消費一定的商品和勞務之後所獲得的滿足和益處。又稱消費效果。計算公式為:消費效益(或效果)=消費活動的成果÷消費支出(或勞動消耗)。公式中,分母為投入,通常可以較精確計量,用價值量、勞動量或勞動時間表示。分子為產出,計量較為複雜。消費活動的成果有些可定量分析,如攝取的蛋白質、熱量;有些可以大體估計,如教育消費投入導致人們文化水準提高的程度;有些則很難計量,如有益的文體活動的成果等。消費的個人效益一般是指消費者得以生存並獲得享受和發展展;消費的社會效益則是社會通過消費獲得的穩定和發展,合理的消費會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將消費效益區分為以下幾類:消費的宏觀效益和消費的微觀效益;消費的經濟效益和消費的社會效益;消費的直接效益和消費的間接效益;消費的當前效益和消費的長遠效益等。

  消費效益不是一個單純的數量概念。它首先是一個質的概念。消費者實際得到的滿足,乃是這一概念質的規定,是衡量和評價某種消費效益的尺度。消費效益量的規定是指消費掉的商品和勞務同合乎目的的消費需要滿足程度之間的數量比例關系。當消費的商品和勞務的數量與質量一定時,消費需要的滿足程度越高,消費效益就越大;反之,則越小。當消費需要的滿足程度一定時,消費掉的商品和勞務越少,消費效益越大;反之,消費效益越小。影響消費效益的因素包括自然技術因素、經濟因素和社會因素三大類。中國在21世紀初提高消費效益的主要途徑是:提高消費品質量;優化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完善消費方式和消費政策;引導居民科學消費、合理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