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雜劇、金院本五個腳色的總稱。包括末泥、引戲、副淨、副末、裝孤。其中副淨和副末是由參軍戲的“參軍”和“蒼鶻”演變而來。宋人耐得翁《都城紀勝》載:“副淨色發喬,副末色打諢”,以滑稽調笑取樂觀眾;“末泥色主張”,以他“為長”,是帶頭的;“引戲色分付”,安排演出。裝孤是扮演做官的。“孤”是市語“官員”。引戲也可裝旦,扮演婦女角色。“爨弄”的來歷,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談到,宋徽宗見爨國(在今雲南)人來朝,穿戴化妝不同於中原,“使優人效之以為戲”。近人葉德均考證,則認為源自唐時爨國貢來歌舞。總之,所謂“爨弄”即是滑稽表演的意思。元杜善夫散套《莊傢不識勾闌》中,描寫瞭爨的演出情形:“一個女孩兒轉瞭幾遭,不多時引出一火。中間裡一個央人貨,裹著枚皂頭巾,頂門上插一管筆,滿臉石灰,更著些黑道兒抹,知他是如何過?渾身上下,則穿領花佈直裰,念瞭會詩共詞,說瞭會賦與歌,無差錯,唇天口地無高下,巧語花言記許多。臨絕末,道瞭低頭撮腳,爨罷將么撥。”20世紀50年代後,在河南偃師、山西侯馬、稷山等地發掘的宋、金、元墓葬中,有前述五個腳色形象的戲俑、磚雕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