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歐洲部分以伏爾加河、第聶伯河、頓河、卡馬河、涅瓦河等為主幹,由伏爾加河–波羅的海運河、伏爾加河–頓河運河、白海–波羅的海運河、莫斯科運河等作連接,通達白海、波羅的海、裡海、黑海、亞速海五海的統一深水航道網(見圖)。與其相連的通航河流還有莫斯科河、奧卡河、維亞特卡河、別拉亞河、普裏皮亞特河、沃爾霍夫河、蘇霍納卡河、北德維納河等。航道網有水深3.65米以上航道8 000多千米,是俄羅斯內河運輸的主網,世界著名的內河航道網之一。航道網冰凍期較長,年平均通航航期僅7個月左右。但因位於以莫斯科為中心的俄羅斯工農業最為發達的歐洲部分,航運作用仍然較大,年平均貨運量約占俄羅斯內河貨運量的1/2,貨物周轉量約占2/3,是俄羅斯交通運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海通航內河航道網圖

  五海通航內河航道網主幹河流中,伏爾加河長3 690千米,流域面積138.0萬平方千米,是俄羅斯和歐洲最大的河流;第聶伯河長2 201千米,流域面積50.4萬平方千米,是歐洲第四大河流;頓河長1 870千米,流域面積44.2萬平方千米,是歐洲第五大河流。連接運河中,伏爾加河–波羅的海運河長361千米,1964年建成;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長101千米,1952年建成;白海–波羅的海運河長227千米,1933年建成;莫斯科運河長128千米,1937年建成。

  五海通航內河航道網的主要特點是航道技術標準較高,船舶平均噸位較大,江海直達運輸發達。航道主網的主幹河流和主要支流,通過渠化、整治和疏浚,達到Ⅰ級航道標準,即航道水深在3.65米以上,明顯高於密西西比河的2.74米、萊茵河的2.50米等世界著名水系航道的標準水深。運輸船舶以1 500~10 000噸級自航駁或分節駁為主力船型,最大噸位和平均噸位要高出其他國傢許多。俄羅斯十分重視江海直達運輸,20世紀50年代蘇聯開始瞭江海直達運輸,之後迅速發展,80年代形成江海直達船舶系列,是世界上江海直達運輸最為發達的國傢之一。五海通航內河航道網的江海直達船舶可達歐洲、亞洲和非洲20多個國傢的300個港口,主要航線有西北方向、伏爾加河–黑海–地中海方向、伏爾加河–裡海方向、第聶伯河–黑海–地中海方向。江海直達運輸可減少中轉作業,降低貨損貨差,縮短運輸時間,提高船舶效率,從而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