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韻書。清代樊騰鳳著。樊騰鳳,直隸唐山(今河北隆堯西)人。成書於清順治十一年至康熙三年(1654~1664)之間。該書是明末清初的民間韻書,屬於北方官話系統。此書的音系框架脫胎於《元韻譜》,所收韻字從《韻略易通》中選取。分上下兩卷,全書共收8 400餘字,卷首有凡例、韻圖等。分12個韻部,聲調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5種。書中的竹、蟲、石三紐,可能像現代贛榆方言“齊微”韻裏的情況。虎韻以下6部有入聲,但不分陰陽。此書前前《韻略》部分都是5個字一組,如“匏”母“虎”韻的“夫、符、府、父、福”,既表示5個音節,又分別表示陰、陽、上、去、入5個聲調,實際讀音不見得如此。《韻略》收字也有與正文不相符的情況,如“樸”字《韻略》在“駝”韻,正文在“虎”韻。該書代表17世紀中葉北方漢語的語音系統,在北方一直流行到民國初年,人們常用它查有音無字的音節該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