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在既定的收入和商品價格的條件下,通過選擇最優的商品組合而獲得最大效用的狀態。消費者願意維持的一種最佳狀態。兩種效用理論——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都對消費者均衡問題進行瞭論述。

  基數效用論者認為,消費者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條件是最後一單位貨幣無論用於購買何種商品所帶來的邊際效用都相等,並且等於所付出的貨幣的邊際效用。假設消費者消費兩種商品,MU>1MU2分別為商品1和商品2的邊際效用;P1P2分別為商品1和商品2的價格;λ為不變的貨幣的邊際效用,則基數效用論的消費者均衡條件為:

  序數效用論利用無差異曲線和預算線兩個分析工具來說明消費者均衡。指出消費者均衡點是預算線和無差異曲線的切點,在切點上,等於商品的相對價格。如圖所示:

消費者均衡示意圖

圖中,橫、縱坐標分別表示兩種商品的數量,I1I2I3分別表示三條無差異曲線。在三條無差異曲線中,無差異曲線I3的效用水平最高,但它與預算線既不相交也不相切,表明現有收入水平達不到這麼高的效用水平。無差異曲線I1與預算線相交於AB兩點,表明現有收入可以實現這一效用水平,但是通過改變消費組合到E點,消費者就可以在支出不變的狀況下提高效用。無差異曲線I2與預算線相切於E點,它是現有收入水平所能夠達到的最高效用。在均衡點E,無差異曲線的斜率等於預算線的斜率,即消費者關於兩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等於市場上兩商品的相對價格,於是序數效用論的消費者均衡條件為:

,或 整理得

  可見,序數效用論運用與基數效用論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瞭與基數效用論相同的消費者均衡條件。它們都表示:消費者均衡條件實現時,最後一單位貨幣無論用來購買哪種商品,給消費者帶來的邊際效用都相等。此外,序數效用論的消費者均衡條件還表示:消費者均衡條件實現時,由消費者偏好決定的兩商品的主觀替代率一定等於由市場價格決定的兩商品的客觀替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