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是中國踏勘選定園林地域的通俗用語。明末計成所著《園冶》一書中有專論踏勘選定園址的《相地》一章。相地包括園址的現場踏勘,環境和自然條件的評價,地形、地勢和造景構圖關係的設想,內容和意境的規劃性考慮,直至基址的選擇確定。歸納為6個方面:①園基選擇不拘朝向,其重點應著眼於造景的有利條件,如是否有山林可依,有水系可通。②必須在勘察過程中同時展開造景構圖的設想,不僅註意地形還要註意地勢,克服地形上的缺點來籌畫方案等。③必須重視水文和水源的疏理問題,尤其是園林建築佈佈局必須聯系園林理水,建築才能獲得有水面配合的優越性。④必須考慮建園的目的性。城市土地雖不是很好的造園環境,但鑒於便利園主兼享城市生活,還是可以選用;如選鄉村土地造園,要便於眺望田野景趣。⑤要十分重視原有大樹等的保存和利用。⑥考慮時景、因地的變化。

  《相地》還把園址和用地歸納為山林地、城市地、村莊地、郊野地、傍宅地、江湖地六類。計成認為最理想的用地是山林地,最討巧的是江湖地,最需要運用造園技法加以改造的是村莊地,在郊野地中,以選“平岡曲塢”的丘陵地形而又有“疊隴喬林”的處所為佳,至於城市地和傍宅地上選址建園,是為瞭“護宅”、“便傢”的生活功能。計成在論述其建園適宜的內容和設計意境等,都服從明確的功能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