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或小說等敘事文藝作品中人物或勢力間的矛盾、對立與對抗,尤其是指推動或影響故事情節的矛盾與對抗。

  文學衝突是故事中人物的行為所造成的事件。衝突不是無緣無故發生的,它有前面的事件作為原因,從而形成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繫,構成故事情節。但衝突與一般的情節不同之處在於,它表現的不僅是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繫,更重要的是表現人物所面臨的矛盾、困難、機遇、命運轉折和選擇等特殊情境。衝突比一般的情節更強化瞭對人物命運、性格的影響,因而也會對對接受者產生更強烈的情緒效果,實際上成為情節中的核心或高潮。

  不同的敘事作品體裁對沖突的要求不一樣。小說中有的作品強調故事中人物性格、行為的矛盾和對抗,因而比較註重表現激烈的沖突;有的作品情調恬淡平實,沖突的表現就不那麼突出。而在戲劇文學中,由於考慮到戲劇演出需要調動並保持觀眾的情緒和註意力,就更需要故事情節中有強烈的懸念和激動人心的沖突。因而,故事中激烈的矛盾沖突便成為戲劇文學作品產生強烈戲劇性效果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審美效果劃分不同類型的戲劇,如悲劇、喜劇和正劇等,主要依據就是戲劇沖突的性質。

  在敘事作品中,沖突的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現代關於戲劇沖突的理論中,有觀點認為,可以把沖突區分為外在沖突和內在沖突兩種基本類型。外在沖突是在作品中直觀地顯現出來的沖突,如人與人之間、人與其他某種力量(自然、神、妖魔等)之間的沖突,可以通過情境、行為顯現出來。內在沖突不是可見的情境和行為,而是深藏在人物內心中的沖突,如人物的思想矛盾、情緒沖突等。內在沖突由於不能直觀地顯現,常常需要接受者借助於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對作品細微深入的體驗才會領悟到。內在沖突與外在沖突之間的關系仍是很重要的。有瞭內在沖突,外在沖突才會有心理根據,才會顯得更加深刻和動人,人物性格也才會表現得更加豐富、更加有人性的內涵。對內在沖突的關註最早始於對W.莎士比亞戲劇作品的研究。

  

推薦書目

 尼柯爾 A. 西歐戲劇理論. 徐士瑚, 譯.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