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腺細胞或腺細胞群組成的專門執行分泌功能的結構。腺細胞胚胎期主要由被覆上皮分化形成,在成體中仍保留著上皮組織的結構特點。分泌是指細胞從血液攝取小分子的物質,經過細胞內的生物合成,形成分泌物,進而排出細胞外的過程(一般汗腺分泌的汗液是不經過生物合成的)。實際上具有分泌功能的不僅見於上皮源的腺細胞。有些神經細胞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神經分泌細胞);平滑肌細胞也具有分泌細胞間質的功能;間充質來源的成纖維細胞、肥大細胞、軟骨細胞和漿細胞等,,都具有分泌功能。因此,4種基本組織(上皮、神經、肌肉和結締組織)都有一些細胞具有一定的分泌功能。隻有起源於上皮,以分泌為主要功能活動,並將其分泌物排放到細胞遊離面或血液、淋巴內的細胞,才是腺細胞。有些腺以單個腺細胞散在被覆上皮內,如消化道或呼吸道上皮中分泌黏液的杯狀細胞;有的由被覆上皮向深層凹陷生長,形成位於器官內結締組織中的多細胞腺,如皮膚中分泌汗液的汗腺和消化器官中分泌消化液的胃腺;有的則與結締組織構成一個獨立的器官,如唾液腺、肝和胰。以上提到的腺都是將分泌物排放到體表或器官的腔面。多細胞形成的腺一般都具有導管,但有些多細胞腺在發生過程中與被覆上皮脫離,分泌物排放到血液或淋巴中,沒有導管。前者稱外分泌腺或有管腺。後者稱內分泌腺或無管腺。各種腺細胞分泌物的性質很復雜,包括蛋白質、糖類、脂類、糖蛋白復合體、多肽、維生素、無機鹽、離子和水分等。例如,胃腺中的壁細胞分泌鹽酸,主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乳腺細胞則同時分泌蛋白質、糖類和脂類等各種營養成分。腺細胞的分泌物在維持和調節機體的生命活動中有著重要意義。

  在動物界中,腺的種類繁多。隨著種系發生與進化,其功能結構也出現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多樣的適應性變化。如消化腺在無脊椎動物的消化管中隻有分泌黏液或酶的單細胞腺,到脊椎動物才出現瞭一些功能多樣的多細胞腺。鳥類腺胃的胃腺中,隻有1種腺細胞能同時產生和分泌鹽酸和胃蛋白酶,而哺乳類的胃腺則存在分別分泌黏液、鹽酸和胃蛋白酶原的三種腺細胞。皮膚腺也具有明顯的適應性。如脊索動物文昌魚的皮膚隻有單細胞黏液腺。圓口綱(七鰓鰻)和魚綱動物的皮膚中,除瞭潤滑皮膚的單細胞黏液腺,還存在殺滅細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單細胞漿液腺。兩棲動物皮膚才出現多細胞腺。被覆有羽或毛的鳥類和哺乳類則出現分泌油脂潤澤被羽或被毛的皮脂腺。哺乳動物更進一步出現散發熱量、調節體溫的汗腺。有些動物的汗腺特化為氣味腺,散發出較濃烈的氣味,如麝香。這種氣味腺在個體間或不同性別之間起著傳遞化學訊息的作用。外分泌腺種類很多,除瞭從細胞數目和腺細胞的位置分類外,從腺的結構、分泌物的性質和排除分泌物的方式都有不同的類型。根據腺的結構,主要從導管是否分枝(不分枝的稱單腺,分枝的叫復腺)和分泌部腺泡的形狀呈管狀還是泡狀,而給以不同的名稱。一般有5種類型:單管腺(如腸腺)、單泡腺(如蛙皮膚的黏液腺)、復管腺(如胃腺)、復泡腺(如腮腺)以及復管泡狀腺(如胰腺)。根據分泌物的性質,一般將呼吸、消化和生殖管道以及低等脊椎動物的皮膚中的某些腺,分為:①漿液腺。分泌物呈水樣或乳汁狀,其中含有酶,如分泌唾液的腮腺、分泌胰液的胰腺。腺泡由漿液性細胞組成。②黏液腺。分泌物為黏稠的液體,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黏多糖組成的黏蛋白。如魚類和蛙類皮膚中的黏液腺,食管中的黏液腺等,主要具有潤滑和保護作用。③混合腺。分泌物有漿液和黏液兩種。這種腺有漿液性和黏液性兩種腺泡或同一個腺泡中有漿液性和黏液性兩種細胞。如人體的頜下腺即為混合腺。

  此外,如分泌皮脂的皮脂腺,分泌汗液的汗腺和分泌乳汁的乳腺等,也是以分泌物命名的。外分泌腺細胞的分泌方式有三種類型:①全漿分泌,分泌物充滿整個細胞,細胞最後死亡解體,整個細胞連同其分泌物一起排出。如皮脂腺的分泌。②頂漿分泌,電鏡觀察表明,細胞頂部的分泌物逐漸向細胞遊離面凸起成泡狀,最後連同包在其周圍的細胞膜與細胞分離而脫落,細胞頂部胞膜隨即封閉,胞質並無丟失,如乳腺的分泌。③局部分泌,分泌物逐漸移向細胞的遊離面,其包膜與細胞膜融合,以胞吐方式排出,腺細胞本身無任何破損。人體多數腺體,如胰腺、唾液腺的分泌,屬於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