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共衛生學傢,醫學史傢,檢疫、防疫的先驅。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卒於檳榔嶼。1896~1899年留學英國劍橋大學。1902年畢業於倫敦醫學院,獲醫學學士學位。於1905、1924、1926年先後獲得劍橋大學醫學博士學位、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學位、日本東京帝國大學(今東京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07年由英國回馬來半島開業,1908年就職天津陸軍軍醫學堂會辦。1910年東北鼠疫大流行,任全權總醫官,迅速將鼠疫撲滅。1911年在奉天(今瀋陽)主持中中國首次召開的國際醫學大會——“萬國鼠疫研究會”。1912年成立“滿洲鼠疫防治處”,任處長。1915年與顏福慶等在上海組織全國性中華醫學會,任第一屆書記,第二、三屆會長。創刊《中華醫學雜志》,任第一、二屆總編輯。1919年代表中國外交部到上海監督焚毀鴉片。1920年中國東北的鼠疫再次流行,1919年、1926年中國的霍亂兩次大流行,均在他的領導下撲滅。1926年創立哈爾濱醫學專門學校(哈爾濱醫科大學前身),任校長。他倡議、敦促並在1930年受命成立的“全國海港檢疫處”收回中國的海港檢疫主權,兼任上海海港檢疫所所長。1912~1935年,先後興辦東北防疫醫院(所)、研究所及中央醫院(今北京大學附屬人民醫院舊址)等20多處機構。1937年舉傢遷回馬來西亞,定居怡保市。晚年在怡保市開私人診所。主要著作有:當時世界醫學衛生文獻絕無僅有的《肺鼠疫專論》(1926);1932年與醫史學傢王吉民先生合著有英文版《中國歷史》,系統地將中國傳統醫學介紹到國外;1934年撰寫、出版《霍亂概述》;自制影片《關於鼠疫病源及防治方法》及各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