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元時期流行於長江中下遊和東南沿海一帶的、以演唱五聲音階的南曲為主的戲曲藝術。由宋雜劇和唱賺、宋詞演唱和當地民間村坊小曲、裏巷歌謠等藝術綜合發展而成。戲文亦稱南戲,又有“溫州雜劇”和“永嘉雜劇”之稱。據周密《癸辛雜誌別集》卷上《祖傑》條中所說“乃撰為戲文以廣其事”,與劉一清《錢塘遺事》所說“至戊辰、己巳(1268、1269)年間,《王煥》戲文盛行於都下(杭州)”的事實,可見戲戲文在南宋的都城和宋元時代的南方民間已經流行。今知戲文劇本有200餘種,但大部分散佚,全本流存的僅有《小孫屠》、《張協狀元》、《宦門子弟錯立身》、《拜月亭》、《荊釵記》、《白兔記》、《殺狗記》、《琵琶記》、《劉希必金釵記》等10餘種。現存戲文大都經過明人增刪改寫,保持戲文原始面貌的更少。

川劇《琵琶記·書館悲逢》劇照(袁玉堃飾蔡伯喈)

  現在東南沿海地區的一些古老劇種中還保留戲文的一些傳統劇目,浙、閩等地仍以戲文作為戲曲藝術的泛稱。見宋元南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