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特有的表演體制。或作腳色行當。這種表演體制是戲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創造上的集中反映。戲曲表演在創造人物形象時,既要求性格刻畫的真實、鮮明,又要求從程式上提煉和規範,因而唱念做打各類程式無不帶有性格的色彩;經過長期的藝術磨煉,性格相近的藝術形象及其表演程式、表現手法和技巧逐漸積累、彙集而形成行當。

  行當的基本類型 近代戲曲中素有生、旦、淨凈、末、醜分行方法。後因不少劇種的末已歸入生行,因此習慣上已把生、旦、凈、醜作為行當的基本類型。每個行當各有若幹分支。由於各個劇種的發展歷史不同,反映生活領域的廣狹和角度不同以及演員的不同創造等種種原因,在分支的層次和名目上又有繁簡、粗細之別。例如漢劇和粵劇分一末、二凈、三生、四旦、五醜、六外、七小(生)、八貼(旦)、九夫、十雜十大行;莆仙戲分正生、貼生、正旦、貼旦、靚妝(凈)、醜、末七色,稱“七子班”;秦腔有四種生、六種旦、二種凈,加上醜行共十三行,俗稱“十三頭網子”;昆曲、京劇和川劇等還有更加細致的分法。但歸納起來,大體不出生、旦、凈、醜的范圍。

  行當的演變 戲曲的行當體制,以宋元南戲和北雜劇的形成為其起點,從宋雜劇和金院本以末泥、引戲、副凈、副末和裝孤五個腳色組成的“五花爨弄”(《都城紀勝》《南村輟耕錄》),演變為南戲的生、外、旦、貼、凈、醜、末七色和雜劇的末、旦、凈三大類;從五花爨弄中以滑稽調笑的喜劇腳色副凈、副末為主,演變為以正劇腳色生、旦(南戲)或正末、正旦(雜劇)為主。南戲和北雜劇創立的行當體制,成為後世戲曲行當體制的濫觴。特別是樹立瞭生、旦或正末、正旦在各行腳色中的主體地位,為戲曲舞臺從滑稽調笑走向表現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內容開瞭先路,這在戲曲表演的發展歷史上是一次飛躍。隨著昆山腔的崛起和興盛以及弋陽諸腔的繁衍,出現瞭生旦凈醜全面分化和全面發展的盛況,形成瞭按人物性格類型分行的比較科學、嚴密的體制。據李鬥在清乾隆年間寫成的《揚州畫舫錄》中所記的江湖十二腳色和其他有關記載,當時的昆山腔在行當體制的構成上,除雜扮一類外,已有老生、正生(小生)、老外、末、正旦、小旦(閨門旦)、貼旦、老旦、大面(凈)、二面(副或付)、三面(醜)十一行;小生中又有巾生和紗帽小生等分支;貼旦中包括武小旦;大面中也有紅面、黑面和白面之分。各行腳色在藝術上都有獨特的創造,性格刻畫日趨精確,表演程式日趨嚴謹,並且各自擁有一批藝術上有突出成就的演員。弋陽諸腔的行當名目雖不像昆山腔那樣細致嚴密,但基本上已完成按人物性格類型分行的演變。這在戲曲表演的發展歷史上是又一次飛躍,標志著戲曲表演藝術趨向成熟,並為近代和現代戲曲行當體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瞭基礎。清中葉以後,花部勃興,每個劇種都有自己的分行習慣,因此支系林立,名目繁多。或名同實異,或名異實同。有的劇種還發揮瞭獨特的創造,形成本劇種特有的行當,例如昆曲的冠生,梆子劇種的凈生(老生的扮相,花臉的唱法),潮劇的彩羅衣旦,湘劇、川劇的草鞋花臉,高甲戲的傻醜和傢丁醜等,都表現瞭劇種的特殊藝術風采。

  行當的內容和作用 行當包含的內容,就其主要方面說,大致有如下四個方面:①人物的自然屬性,包括性別、年齡等諸因素。②人物的社會屬性,包括身份、地位、性格、氣質等諸因素。③創作者的美學判斷。在戲曲表演中,形象的美醜,風格的莊諧,常常寄寓著創作者頌善懲惡的美學評價。④表演技術專長。各個行當在聲樂技巧、身段工架乃至化妝服飾等各種造型手段上,都有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規制,具有鮮明的造型表現力和獨特的形式美。

  行當的作用如下:①分行的方法有助於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表現特定人物的性格特征,是幫助觀眾認識人物性格本質的一種比較直觀的形式。戲曲舞臺上許多膾炙人口的藝術形象如關羽、周瑜、白娘子、穆桂英、張飛、曹操、湯勤等,隻要一出場,幾乎不用太多的介紹,觀眾就能從外部造型上對他們的身份、地位、性格、氣質乃至品性的善惡、美醜等各方面有一個鮮明的印象,有著強烈的劇場效果。②在戲曲表演中,沒有抽象的程式,隻有帶一定行當特色的程式。唱念做打,生、旦、凈、醜演來各有異趣,造型準確,風格鮮明。因此,行當可以作為戲曲演員進行形象創造的造型基礎。③每個戲曲演員至少要掌握某一行當的表演程式、技術和手法。行當是戲曲演員的專業分工。這種專業分工是戲曲表演發展到一定高度的產物,使戲曲演員有可能和有必要去專門從事某個行當或某一類人物形象的鉆研和創造,轉而又促進瞭演員專業技巧的提高。

  行當的劃分與演員的分工 行當的劃分是嚴格的,生、旦、凈、醜,一行有一行的程式規范。但從演員掌握和運用行當的角度說,又是靈活的,可以專工一行,也可以兼及其他。行當劃分的嚴格性有利於準確刻畫人物和發揮演員的創造才能,如昆曲《牡丹亭》的杜麗娘為閨門旦的本工,經過多少代演員的磨煉,已經成為戲曲舞臺上的藝術精品。演員分工的靈活性又有利於廣收博采,融會貫通,豐富演員的藝術創造,乃至帶動整個行當的發展。融合不同行當的表演程式來刻畫某一特定人物的形象,已成為戲曲演員的常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