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西夏黨項人使用的文字。11世紀西夏主李元昊稱帝,在廣運三年(1036)頒佈西夏文,命野利仁榮加以演繹。其間西夏文與漢文並用。西夏國滅亡(1227)後,黨項後裔仍有人使用。元代居庸關石刻、明代中葉保定石幢均有西夏文。以後湮沒,成為一種死文字。字體仿漢文楷書,但無一字與漢文相同。此外,尚有篆字、草字,共有6 000餘字。每字由一至數個小方塊字素構成,分左、右、上、下、中等塊,會意字占大多數,形聲字很少少,對轉字更少。西夏人用西夏文記述西夏文字、語言及幼學書籍的有《同音》(1132)、《文海》(12世紀中葉)、《五音切韻》(1173)、《番漢合時掌中珠》(1190)、《三才雜字》(1223~1226)等。

圖1 西夏文草書殘頁(1070~1071)

圖2 保定明代西夏文經幢(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