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漢摩崖刻石。隸書。漢靈帝建寧四年(171)六月刻。縱290釐米,橫198釐米。22行,行20字。在甘肅成縣天井山。此石全稱《漢武都太守李翕西狹頌》,又稱《李翕頌》。頌前有《李翁黽池五瑞圖》,刻有黃龍、白鹿、嘉禾、甘露、木連理等圖像,並題記2行26字及畫像簽6處;後有(武都)丞右扶風陳倉呂國等12人題名,上有“惠安西表”四篆書題額。其文系頌揚武都太守李翕奉敕修治西狹中道之事。。郡之西狹為通往巴蜀之要道,閣道狹窄,車騎不能暢行,李翕乃親臨視察,並命屬官李瑾、仇審等率工徒鑿除巨石路障,削高就低,平夷正曲而拓展之,遂成往來通途。武都郡丞李國等特勒石作頌,以紀李翕之政績。據頌後題名可知撰文、書丹者皆為仇靖

《西狹頌》拓片(局部)

  《西狹頌》與《石門頌》《郙閣頌》並稱“漢三頌”。其結字寬博疏朗;用筆方圓兼施,極富變化,且帶篆意;行氣整肅,章法茂密,古逸渾穆,宏偉壯觀。自宋曾鞏、趙明誠、洪適以來金石傢迭經著錄。據翁方綱《兩漢金石記》雲:“圖頌刻於山石轉角處,下臨深潭,艱於氈椎”,故精工整拓絕少。舊本多水墨拓,字瘦有力,“建寧”二字未損。

  上海藝苑真賞社有珂羅版影印本。神州國光社有影印本。日本二玄社《書跡名品叢刊》、《中國美術全集·書法篆刻編》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