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夏皇帝。小字嵬理,後更名曩霄,李德明長子。通漢文。26歲奉父命領兵攻破甘州回鶻,被立為皇太子。1031年嗣位。宋授其為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使、西平王。遼封他為夏國王。1032年,廢棄唐、宋所賜李、趙姓氏及拓跋舊姓,改姓嵬名,自稱兀卒(“青天子”)。1034年,建年號開運,下禿發令;升興州(今寧夏銀川)為興慶府,擴建宮城;更新官制,分立文武兩班,由蕃、漢人分任,另設“專授蕃職”,限黨項人充任。定服制、朝儀,,廢除唐宋的煩瑣禮制。親自主持創制西夏文;大慶二年(1037),設立夏、漢學院,建立“番學”(黨項學),並以夏字翻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等漢文書籍作為教材;選拔蕃漢官僚子弟入學學習。廣運二年(1035),領兵攻打居住在湟水流域的吐蕃唃廝囉部,鎮壓散居肅(今甘肅酒泉)、瓜(今甘肅瓜州東南)、沙(今甘肅敦煌西)三州的回鶻叛部。回師占領蘭州(今屬甘肅),築城戍守,隔斷吐蕃和宋朝的交通。他實行征兵制,擴充兵員,並把全國分為左右兩廂,創設各地監軍司,軍隊沿用部落組織形式,各有固定駐地,形成以首都為中心,列兵四向的兵力配置。

  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十月,他更名曩霄,建國號大夏,自稱皇帝。進表宋朝,要求承認。宋朝下令削賜姓官爵、禁斷互市貿易。雙方隨即發生戰爭。夏軍在三至五年連續發動進攻,取得三川口(今陜西延安西北)、好水川(今寧夏西吉興隆鎮東南)及定川寨(今甘肅固原西北)等戰役的勝利。七年,雙方重新媾和。西夏景宗進誓表以夏國主稱臣,宋朝同意每年給予銀、絹、茶,並在保安軍(今陜西志丹)、鎮戎軍(今寧夏固原)置榷場互市。

  夏宋媾和,夏遼矛盾隨著激化。西夏景宗與遼興平公主婚後失和,遼境內的黨項部落多叛附西夏,糾紛日益擴大。七年,遼興宗親率大軍西征,為西夏景宗所敗。從此夏、宋、遼三方鼎峙的局勢形成。在西夏內部,皇權急劇擴張,激化瞭與黨項貴族勢力的矛盾。西夏景宗實行“峻誅殺”的政策,鎮壓反對勢力。他奪娶太子寧凌哥妻沒氏,號稱“新皇後”。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正月十五日,寧凌哥入宮行刺,西夏景宗受傷而死。謚武烈皇帝,廟號景宗,陵號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