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清代訓詁學傢,江蘇高郵人。祖王安國,父王念孫。王引之字伯申,號曼卿。乾隆六十年(1795)舉人,嘉慶四年(1799)進士,由翰林院編修為禮部尚書,又改為工部尚書。平生由治經學而深究訓詁之學,用訓詁以說經,又用訓詁以校正群經。其學主要出於庭訓。所著《經義述聞》32卷、《經傳釋詞》10卷最負盛名。《經義述聞》所述,包括《易》、《書》、《詩》、《周官》、《《儀禮》、《大戴記》、《小戴記》、《春秋內外傳》、《公羊傳》、《穀梁傳》、《爾雅》等書,不為鑿空之談,不為墨守之見。前人聚訟不解的,以合於經義者為斷。既熟於漢學的門戶,又不囿於漢學的藩籬。善於以聲求義,發前人所未發。字有假借,則求其本字,以正其解,所以成就最多。書末卷三十一、三十二所載“通說”53條,更是精粹所在。所著《經傳釋詞》一書為解釋經傳中的虛詞而作,自九經三傳以及周秦兩漢之書凡有虛詞的文句都一一搜討詮釋,“揆之本文而協,驗之他卷而通”,為後來研究虛詞的人開辟瞭一條門徑,貢獻極大。

《經義述聞》(清稿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