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西夏官階封號的表格式文獻。黑水城遺址(內蒙古額濟納旗境內)出土,刻本,共兩殘紙。一表中央有一縱貫上下的豎格,中間刻字,依次有太皇帝、皇帝、皇太子、上品、次品、中品、下品、末品、六品、七品;豎格兩側為橫格,自上品以下每品左右橫格中列有一對或數對對書的封號。如上品左面有“授具足”,下有兩行共16字封號:“文武法競孝種能恭敬東南姓官上天柱”,右面為“大國王”,次品左面為“授集禮”,下有兩行14字封號,右面為“聰慧”;中品左面為“授能式”,下有兩行13字封號,,右面為“智聰”;下品左面為“授正凈”,下有兩行共11字封號,其下又有11個官階,右面為“授能救”,其下也有11個官階。其餘品次類似。七品以下缺。另一表中央也有一縱貫上下的豎格,豎格中間無字,豎格兩側為橫格,格內文字有順寫者,有對寫者,也有豎寫者。前殘,始存12行封號,依次有太後位、皇妃位、帝女位、諸王位、師位、中書位、樞密位、諫師位、權位、巫位、史位。每一位又分不同稱號的官階,如諸王位下有南院王、北院王、西院王、東院王,中書位下有智足、業全、義觀、習能、副、同六種,樞密位下有南柱、北座、西攝、東拒、副、八名六種。以這種表格形式展示王朝官階封號的文獻為中國歷史上所稀見。

  

推薦書目

 史金波. 西夏文《官階封號表》考釋. //中國民族古文學研究會. 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1.

 史金波, 魏同賢, 克恰諾夫 E N. 俄藏黑水城文獻: 第9冊.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