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宋代節日民間表演遊行隊伍的總稱。以歌舞為主,包括燈彩、雜技、武術、傀儡、杵歌等多種技藝表演。每年臘月下旬舞隊出動,正月初一後日盛,至元宵節達到高潮,多至數百隊。“諸舞隊次第擁簇前後,連亙十餘裏,錦繡填委,簫鼓振作,耳目不暇給”。薑白石詩雲:“南陌東城盡舞兒,畫金刺繡滿羅衣。也知愛惜春遊夜,舞落銀蟾不肯歸。”《武林舊事》一書所列舞隊名目達70種,《夢粱錄》列20餘種,其中民間歌舞有《貨郎》、《鼓板》、《《賀豐年》、《撲蝴蝶》、《旱劃船》、《打嬌惜》、《耍和尚》、《交袞鮑老》、《快活三郎》、《獅豹蠻牌》等。舞隊節目大多輕松有趣,樸實自然,富於生活氣息,深受民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