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中以人體的動作、姿態和造型為本體,借助舞美、音樂、服飾等藝術元素構成的動態形象。舞蹈形象是舞蹈作品創作的主體。作品通過對舞蹈形象的塑造,表達舞蹈的思想和意境;同時,觀眾通過對舞蹈形象的認知,理解作品的內涵。

《天鵝湖》第二幕 <

  一般認為舞蹈形象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用舞蹈手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另一種是舞蹈中借物抒情的自然形象或象征性的虛擬形象。它們都是純粹由肢體語言構成的動態形象,如一系列的動作組合、場面構圖、技巧表現等。這種動態形象的最終功能有兩個:①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②渲染舞蹈氣氛,營造舞蹈意境。如舞劇《奧涅金》最後一幕,奧涅金以接連3次撲倒在達吉婭娜腳下乞討愛情的動作刻畫奧涅金這一紈絝子弟人性中的劣根性和悔恨心理。而舞劇《天鵝湖》的第二幕,24隻白天鵝以整齊劃一、輕盈向上的動作則營造出縹緲的仙境,襯托王子和公主的純真愛情。舞蹈形象的建立一般要依靠諸多藝術元素的共同作用。如舞劇《阿詩瑪》的序幕以一片混沌的紅土地為背景,以身著潔白服裝的阿詩瑪在黑衣彝傢漢子托舉下的一連串舞蹈動作,塑造阿詩瑪這位彝傢紅土地孕育出的美麗姑娘。

  舞蹈形象的審美特征主要有:①直觀動態性。舞蹈作品通過直觀、動態的舞蹈形象來傳達內涵。舞蹈形象是舞蹈作品的核心成分,是存在於一定時間、空間內的具體視像,在運動中形成、發展、變化和完善。②典型性。基於舞蹈作品的創作思想和表現手法,舞蹈形象應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典型意義,風格統一並具時代特色。③審美性。舞蹈形象符合形體美的法則,具有藝術感染力,因此能夠激起觀眾情感上的共鳴,給人以美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