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等學校圖書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前身源於19世紀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自強學堂圖書室,1917 年正式建館,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圖書館。1935年啟用坐落在東湖之濱、獅子山頂的老圖書館大樓。1985 年在校園中心又建成瞭一座新圖書館。2000年8月,武漢大學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 四校圖書館也相應合併為新的武漢大學圖書館。館舍面積圖書館為41 925平方米,資料室為16 601 平方米,總面積達到58 5526平方米。擬建3萬平方米的新圖書館。

  截至2005年底,館藏文獻資源總量達704萬冊,其中印刷型文獻571萬餘冊,電子書刊132萬餘冊。線裝古籍20萬冊,有300多種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 目》;各類報刊累計達到21 478種。學科覆蓋面廣,遍及文、理、工、農、醫等各個領域。

  全館現設文理分館、工學分館、信息科學分館和醫學分館4個分館。在全國文獻資源調查中,有21個學科的藏書被評為“研究級藏書”,水利工程、動力工程、電力工程、測繪制圖等專業的中外文書刊保障率位居全國榜首。館內還收藏有自1907年以來近一個世紀的生物醫學檢索信息;各種比例尺國傢基本地形圖和航空航天地球攝影照近10萬件。文理分館主要收藏哲學、歷史、經濟、政治、法律、管理、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類文獻;工學分館主要收藏水利、電工、動力、土 木建築、電子、機械、城市建設與規劃、工業與民用建築等類文獻;信息科學分館主要收藏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計算機科學、大地測量、地理信息工程、地 圖制圖、印刷技術、光學電子儀器設計與制造、電子信息技術等類文獻;醫學分館主要收藏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管理學、口腔醫學等類文獻。全校 28個學院設有圖書資料室,共同組成學校的文獻服務網絡。

  截至2005年底,共訂購各類數據庫394個,中外文全文電子刊35 162種、43萬冊,中外文電子圖書857 600種、89萬冊, 初步建成印刷型文獻和數字化文獻相結合的文獻保障服務體系。

  圖書館可為讀者提供外借、閱覽、聽音收視、參考咨詢、文獻檢索、定題服務、課題查新、讀者教育、館際互借、文獻復制、文獻傳遞等多類型、多層次的服務。現有服務器、各種計算機終端和外部設備近 2 000臺(套),建成瞭高帶寬的館內局域網和電子信息服務系統,可通過國傢教育科研網(CERNET)和互聯網向網上用戶提供文獻服務。讀者可通過計算機檢索本館的文獻收藏信息、文獻數據庫及網上資源。

  全校共設有8個國傢級的文獻收藏中心和服務中心,分別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IS)華中地區中心、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華中區域中心、教育部引進文科圖書中心書庫、教育部生命科學外國教材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站、歐洲資料中心、世界銀行資料保存圖書館和聯合國資料保存圖書館,為全國高校及社會用戶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