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頌揚君主和英雄的武功勳業為主要題材的長篇故事詩。又稱英雄史詩。11~14世紀流行於法國,千行乃至數萬行,通常用十音節詩句寫成。口頭傳誦這些作品的是行吟詩人,而把它們寫成文字的則是教會神職人員。武功歌宣揚忠君思想,譴責諸侯叛亂,在當時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滲透著鼓吹“聖戰”的消極因素。

  從12世紀起,武功歌便逐漸形成若幹個系,其中主要有三個系。第一系是帝王系,又稱查理大帝系,代表作是根據查理大大帝遠征西班牙的史實寫成的《羅蘭之歌》(11世紀末)。第二系是吉約姆·德·奧朗日系,宣揚絕對忠君思想是這一系的中心主題,代表作有《路易加冕》(12世紀)和《尼姆城的大車》(12世紀)。第三系是敦·德·梅央斯系,又稱叛逆者系,塑造瞭法蘭西封建王國內部的叛逆者的群像,代表作有《拉烏爾·德·康勃雷》(11世紀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