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著名關隘。戰國秦置。古時又稱少習關。在今陝西丹鳳東南40千米的澗穀間,北依少習山,南臨武關河,周圍群山雄偉,形勢十分險惡。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引志曰:“武關之西,接商洛、終南之山,以達於岍、隴;武關之東,接熊耳、馬蹬諸山,以迄纐轅。大山長穀,動數千裡。倘逋逃者視為淵藪,秦、楚、梁、豫之間患未有已也。杜篤雲:一夫守壘,千夫沉滯,武關之謂乎。”又高士奇曰:“今由河南之南陽,湖廣之襄、鄖入長安者,必道武關。自武關至長安四百九十十裡,多從山中行,過藍田始出險就平,蓋自古為險阨。”秦為南關,它與潼關(今陜西潼關東北)、蕭關(今寧夏固原東南)、大散關(今陜西寶雞市南大散嶺上)稱為秦之四塞。武關則是關中地區通向南陽盆地、漢水流域間的交通要隘,是古代兵傢爭戰之地。戰國楚頃襄王元年(前298),秦軍出武關攻楚,取楚析十五城而去。秦二世三年(前207),劉邦南出纐轅(今河南偃師市東南纐轅山上),略南陽,襲攻武關入秦,迫使秦王子嬰投降。東晉桓溫、劉裕伐秦,皆由武關攻入關中。凡由關中趣荊州,亦由此道。故歷代均以此為險關。五代以後皆置兵於此,明設巡檢司。今關城基本完好,周圍約1.5千米,城墻用土板築,略成方形。東西各開一門,以磚石包砌門洞。西門上有“三秦要塞”四字,東門上有“武關”二字,內門額上有“古少習關”四字。一說以為古關在今關南丹江上,唐以後才遷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