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6~10月,中國軍隊為保衛武漢,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等省抗擊侵華日軍進攻的作戰。又稱武漢會戰

  1938年5月日軍侵佔徐州後,企圖攻取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先後調集130個師和海、空軍各一部約100萬人,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地區的有利地形,組織防禦,保衛武漢。

圖1 萬傢嶺戰役中中國軍隊以重機槍向敵射擊

  6月上旬,日軍第6師團從合肥南下,13日攻占桐城後,轉向西南方向進攻,17日攻陷潛山。波田支隊(相當於旅團)由蕪湖溯江西進,6月12日占領安慶。至7月初,日軍在江北占領瞭太湖、望江以東,在江南占領江西湖口以東之長江沿岸地區。7月4日,日軍華中派遣軍調整戰鬥序列,由其司令官畑俊六指揮第2、第11集團軍負責對武漢作戰,以第11集團軍沿長江兩岸主攻武漢,以第2集團軍沿大別山麓助攻武漢。日軍先後投入作戰的兵力共有9個師團、1個旅團、2個支隊(相當於旅團)和2個野戰重炮旅團、2個戰車聯隊、海軍和陸軍航空兵3個飛行聯隊各型飛機300架、海軍第3艦隊各型艦艇120餘艘,共約25萬人。

  長江南岸地區作戰 日軍第11集團軍主力沿長江南岸地區進攻。7月23日,波田支隊在九江東面的姑塘登岸,26日攻占九江後沿長江西進。8月10日,波田支隊在瑞昌東北登岸,遭守軍第3集團軍的奮力阻擊。20日,日軍第9師團投入戰鬥,協同波田支隊合擊瑞昌。24日瑞昌失守。隨後,第9師團和波田支隊繼續沿長江西進,至9月24日,日軍先後占領瞭碼頭鎮和富池口。向箬溪方向進犯之日軍第27師團經月餘進攻,突破守軍第30集團軍等部防線,10月5日攻占箬溪,轉向西北進犯。18日陷湖北辛潭鋪(今屬陽新),向金牛(今屬大冶)方向進犯。戰至10月22日,陽新、大冶、鄂城(今鄂州)相繼失守。日軍第9師團和波田支隊向武昌逼近。在日軍進攻瑞昌的同時,日軍第106師團從九江沿南潯鐵路(南昌—九江)南犯,在守軍的頑強抗擊下,進攻受挫。日軍第101師團渡過鄱陽湖,協同第106師團企圖攻占德安、南昌,以保障西進日軍的南側安全。守軍第1兵團以5個軍的兵力在德安以北、馬回嶺地區與敵展開激戰。10月7日,第1兵團抽調3個軍在德安西北萬傢嶺實施反擊,激戰至10日,被包圍的日軍4個聯隊大部被殲。時稱 萬傢嶺大捷

圖2 中國軍隊在大別山麓疾進禦敵

  長江北岸地區作戰 7月24日,日軍第11集團軍第6師團沿長江北岸地區進攻,至8月3日攻占太湖、宿松、黃梅後繼續西進。守軍第4兵團主力在湖北廣濟(今武穴市梅川鎮)、田傢鎮、浠水地區阻擊,第21、第26、第29集團軍由潛山、黃梅西北山區南下側擊日軍,至28日先後收復太湖、宿松。30日日軍反撲,至9月17日占領廣濟、武穴後,圍攻田傢鎮要塞。第4兵團以1個軍守備要塞,3個軍在外圍策應作戰,奮戰旬餘。29日要塞失守。10月19日,日軍攻占浠水,24日占黃陂,直逼武漢。

  大別山北麓地區作戰 8月下旬,日軍第2集團軍從合肥分南北兩路進攻,第10、第13師團分別占領六安、霍山後,向固始、葉傢集方向進犯。守軍第71軍和第2集團軍在葉傢集、商城地區頑強抗擊。南路日軍第13師團受挫,在得到第16師團增援後,於9月16日攻占商城。守軍退守大別山各要隘。雙方激戰月餘,日軍逼近麻城。北路日軍第10師團攻占固始後,在春河集、潢川一帶遭第59軍頑強抵抗,至9月19日占領潢川。21日日軍第10師團攻占羅山後,繼續西進,在信陽以東地區遭第17軍團反擊,後得日軍第3師團增援,於10月12日占領信陽。隨後,日軍第2集團軍沿平漢鐵路南下,協同第11集團軍進攻武漢。在日軍已達成對武漢包圍的情況下,為保存力量,中國軍隊不得不於10月25日棄守武漢。日軍26日占領武昌、漢口,27日占領漢陽。

  武漢保衛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消耗瞭日軍有生力量,遲滯瞭日軍行動,打破瞭其速戰速決,迫使中國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此後,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