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中舞者的腿、腳與舞蹈音樂節奏同步進行的運動。是舞蹈動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者在空間的位置移動是靠下肢運動來完成的。與一個節奏單位相對應的下肢運動流程(含腳、小腿、大腿的運動)為一個舞蹈步伐。

  舞蹈步伐的功能有4種:①舞臺調度作用,即舞者的空間位置轉移。如中國古典舞的圓場步、各舞種不同風格的“跑”等。②跳躍與旋轉等技巧的準備動作。如大跳前的半腳尖點錯步。③參與技巧動作。如平轉(雙腳半腳尖立,交替在一橫線上擰動旋轉帶動身體體從一點向另一點移動)、串翻身等。④舞蹈風格的特殊展示。

  舞蹈步伐有走步、跑跳步、滑翔步、踢踏步、碎步(圓場)等。各舞種的步伐多有固定名稱以代表其運動方式和特征。如:民間舞步伐有鶴步(朝鮮族舞蹈)、三步一抬(維吾爾族舞蹈)、馬步(蒙古族舞蹈);芭蕾舞的步伐有巴隆內(意為彈射步與彈射跳)、法依(意為閃身步與閃身跳);交誼舞步伐有躊躇步、橫並步、過渡步。

  舞蹈步伐一般具有規律性,各種步伐根據舞蹈表現內涵的需要,講究腳尖、腳背、腳跟、腳踝,以及腿部不同的力度、力點、速度與幅度。在實際舞蹈表演中,舞蹈步伐的發展變化構成舞蹈形態的千變萬化,拓展舞蹈表現范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