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肌肉快速抽動樣、無節律不自主運動為特徵的疾病。可累及上、下肢,軀幹,頸部、面部。病變的主要部位在尾狀核及殼核。

  癥狀性舞蹈病 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妊娠病(多見於年輕孕婦,往往幼時曾患舞蹈病,可引起流產或早產,分娩後即愈)、中毒(如一氧化碳中毒)、紅細胞增多癥(血流淤滯缺氧所致)、腦血管病(可致偏側舞蹈病)、甲狀腺功能亢進、肝性腦病、低血鈣、低血血鎂。

  藥物性舞蹈病 由左旋多巴、苯妥英鈉、酰胺咪嗪、口服避孕藥等引起。

  風濕性舞蹈病 又稱西德納姆氏舞蹈病、小舞蹈病。多見於兒童期,女孩較多見。或妊娠鏈球菌感染後。為風濕病的一種表現。起病多急。主要癥狀為身體各部位頻率極快、不規則、無目的的不自主運動,上肢尤為嚴重(上肢各關節交替屈曲、伸直、扭轉),亦可表現聳肩、擠眉、眨眼、努嘴、伸舌等。肌力弱,肌張力降低。無感覺障礙。情緒不穩,易激怒,可同時出現其他風濕熱癥狀。病程有自限性,3~6周後可緩解。無特效療法,患者應臥床休息,盡量減少外界刺激,抗風濕治療,並予鎮靜藥。

  慢性進行性舞蹈病 傢族遺傳性疾病。父或母發病,子女發病率為50%,1872年G.亨廷頓首先描述瞭傢族病例。故又稱亨廷頓氏舞蹈病。白種人發病率達(5~10)/10萬,男女發病相等,無人種差異。起病隱襲,主要表現為舞蹈樣動作和癡呆,首發癥狀往往輕微,僅表現動作笨拙,間斷出現聳肩,手指抽搐和扮“鬼臉”等不自主動作,隨後出現軀幹和四肢肌癥狀,表現為軀幹扭轉和脊柱前屈運動,特別在走路時。舌肌和咽喉肌受累則可發生構語困難甚至吞咽障礙。完全安靜、松弛時可能無癥狀,日間癥狀重,睡眠時癥狀消失。疾病末期舞蹈樣運動可能消失,而由運動不能–肌強直所取代,表現似帕金森氏病。起病初期可表現心不在焉、煩躁易怒、抑鬱。後出現進行性記憶力障礙,智能減退。疾病末期癡呆明顯。亦可出現各種幻覺及妄想,可有沖動行為或強暴發作,似精神分裂癥。一般病程為15~20年。

  根據舞蹈樣動作、癡呆和陽性傢族史三聯癥診斷不難。應與風濕性舞蹈病、藥物性舞蹈病相鑒別。應用抗多巴胺藥物(如氟哌丁醇、泰必利等),膽堿能促效劑(氯化膽堿),增加腦內GABA藥物(如異煙肼類)治療。可應用抗精神病藥物。應開展遺傳咨詢。對有遺傳史的傢系的準備妊娠的婦女,應用體外受精法,依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查,可減少後代該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