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神仙。又稱文曲星文星文昌星君梓潼帝君。來源於中國古代星辰崇拜,本為司命神,掌理人間祿賞仕進,後世遂奉為專管天下學子功名祿位之神。《史記·天官書》:“鬥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宮。”緯書《孝經援神契》:“文者精所聚,昌者揚天紀,輔拂並居以成天象,故曰文昌宮。”道經三洞十二部以“本文”居首,稱道經文字為宇宙化生之始,文昌神職掌掌司命、司祿。此說與道教教理相符,故文昌神品位在道教神系中益高,或與此有關。唐五代道教已稱之為“文昌星神君”、“帝君司命之神”。

  唐末,僖宗避亂入蜀,親祀梓潼神(張亞子),加封梓潼神為“濟順王”。宋代特重科舉仕進,復加封為“英顯王”,梓潼神信仰傳衍益廣,逐漸與文昌神混而為一,職司科舉功名。

  但關於文昌帝君的來歷,傳言蕪雜,宋元時道士托稱梓潼神降跡,作《清河內傳》,敘文昌帝君化身故事,將各種傳說解釋為同一神君在不同時代的顯化。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加封號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自此文昌星君與梓潼神合二為一,世俗遂稱為“文昌梓潼帝君”,成為主宰天下文教之神。其神像雍容慧顏,坐下駕白驢,有天聾地啞二神童陪侍。明弘治元年(1488)天下學宮正式建立文昌祠,有祭神儀規,清代崇奉之風極盛。在中國臺灣地區有合祀文昌、關帝、呂仙、魁星、朱衣為五文昌帝君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