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朝魏文學傢。字鵬舉。濟陰冤句(今山東菏澤)人。歷任諸王幕僚、臺閣郎官,執掌文翰。遷散騎常侍、中軍大將軍。東魏武定五年(547),因被疑參與元瑾等謀害高澄之案,被捕,餓死在晉陽(今山西太原西南)獄中。是北魏代表作傢之一,與邢劭、魏收合稱北朝“三才”。《魏書》本傳載,其文章曾傳入南方,為梁武帝稱道。文章大都是駢體章表碑誌,其中以《寒陵山寺碑》最有名,它雖屬歌頌高歡功業之作,但辭藻絢麗,用典雅贍,與庾信、、徐陵的駢文類似,是北魏後期文風接近南朝的標志。其詩也與南朝齊梁綺麗詩風相近,如《春日臨池》,對仗工整,以寫景見長。但他的樂府《敦煌樂》《涼州樂歌》寫涼州的繁華,為南朝所未道,風格也較遒勁。《白鼻》寫少年豪俠氣,較有北朝生活情調。《搗衣》五七言雜用,沈德潛以為其風格“直是唐人”(《古詩源》)。《溫子昇傳》載其集編為35卷,另撰《永安記》3卷;《隋書·經籍志》著錄其集39卷。但今存其詩僅10首,文20多篇。明代張溥輯有《溫侍讀集》,入《漢魏六朝百三傢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