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參加戰鬥,打擊敵方目標的直升機。按結構、設計和使用的不同,可分為專用武裝直升機、多用途武裝直升機和反潛反艦直升機。按打擊物件的不同,可分為反坦克、反水雷等類型。按使用基地不同,又有陸基型和艦載型之分。

美國AH–64武裝直升機

  ①專用武裝直升機。又稱攻擊直升機炮艦直升機。座艙通常按串列式雙人設計,有一名駕駛員和一名副駕駛兼射擊員。駕駛員艙有全套飛行儀表、通信導航設備、飛行操縱機構及飛行控制裝置;副駕駛兼射擊員艙隻有簡單的操縱機構,主要配備武器的瞄準、跟蹤和發射控制裝置。全機氣動佈局和結構設計均按照戰場生存力要求給定,機體一般呈細長形,座艙周圍及重要部位有裝甲保護。具有良好的機動性和敏捷性,較強的抗彈擊、抗墜毀能力;機載武器品種多,火力猛,精度高,攻擊能力強。②多用途武裝直升機。是一種可執行戰鬥、運輸、搜索、救援等多種任務的武裝直升機。機體一般較寬,雙人並列駕駛艙,具有較大的客(貨)艙。大多采用模塊化設計,留有多種接口,可根據不同作戰任務的需要進行快速拆換和改裝。攜帶的武器與攻擊直升機基本相同,也能遂行攻擊直升機的各種作戰任務,但是機動作戰能力較差,實施機降作戰是其主要作戰用途。③反潛反艦直升機。主要用於攻擊水面艦艇和潛艇。多數機身腹部為船形結構,有的裝有充氣浮筒,以便在水面滑行起降。配備的主要武器有反艦導彈、反潛魚雷和深水炸彈。機動性好於艦艇,能在短時間內搜索較大面積的海域;但作戰半徑不夠大,易受氣象條件影響。

  武裝直升機的最大平飛速度一般在300千米/時左右,作戰半徑100~300千米,續航時間2~3小時。武器多掛在機身外部兩側的掛架上,也有的在機身下方裝有活動機槍或炮塔;瞄準和觀察設備裝在機身頭部,或裝在旋翼軸頂端。

  現代戰爭對武裝直升機的戰術使用和技術發展產生很大影響。20世紀60~70年代的越南戰爭,肯定瞭直升機空中機動的戰術作用,促成瞭反坦克武裝直升機的誕生。70~80年代的中東戰爭,較大規模的武裝直升機參加瞭反坦克作戰,從而證實瞭武裝直升機在反坦克方面的作用。80年代,在英阿馬爾維納斯(福克蘭)群島戰爭中,攜帶反艦導彈的武裝直升機攻潛、攻艦成功的戰例,顯示瞭武裝直升機在反潛和反艦方面的能力。在蘇聯入侵阿富汗戰爭中,武裝直升機進行瞭機動作戰和提供火力支援。在兩伊戰爭中,出現瞭武裝直升機空戰。90年代的海灣戰爭,開創瞭大規模實施直升機戰役機動的先例。所有這些都促進瞭武裝直升機的發展,使武裝直升機成為現代戰爭中的一種重要武器。武裝直升機在結構設計、總體佈局等方面,完全不同於民用運輸直升機。如:具有較好的隱身能力、抗彈擊能力、抗墜毀能力、高過載機動飛行能力等;能攜帶機槍、航炮、炸彈、火箭及導彈等多種武器;電子設備更完善,動力裝置更先進,能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作戰任務。

  武裝直升機的發展趨勢是除進一步提高飛行速度和機動性能外,主要是:改進武器及火控系統,發展發射後不管的制導武器及適於直升機空戰的導彈;應用隱身技術,減少被發現概率;提高座艙設備的自動化程度,研究單桿駕駛技術(將總矩–油門桿與駕駛桿合成一桿),逐步實現駕駛和攻擊的任務由一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