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皇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稱帝後自名曌。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父武士彠,販賣木材的大商人,隋末為鷹揚府隊正,後參加李淵晉陽起兵。貞觀(627~649)中,歷任工部尚書、利州都督、荊州都督,封應國公。母楊氏,隋宗室宰相楊士達之女。

<

  武則天14歲時,入宮為才人。太宗死後,入感業寺為尼。唐高宗即位,復召入宮,拜昭儀。永徽六年(655)高宗欲廢王氏改立武氏為皇後,元老重臣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等人以武氏非名門令族出身而表示反對。許敬宗、李義府等人表示贊成,李勣則對高宗說:“此陛下傢事,何必更問外人”。高宗乃立武氏為皇後。王皇後被廢不久,與蕭淑妃同被武後害死。

圖1 武則天除罪金簡(登封市嵩山發現,河南博物院藏)

  武後素多智計,兼涉文史。顯慶五年(660)高宗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或使武後決之,武後開始直接參與政事的處理。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後稱“天後”,宮中稱為“二聖”。弘道元年(683)唐高宗去世,太子李顯即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皇帝,繼續臨朝稱制。同年九月,旗幟改為金色,東都改稱神都

  隨著以武代李的趨勢日見明顯,垂拱四年(688),越王李貞、瑯邪王李沖代表宗室勢力分別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和豫州(今河南汝南)起兵,不到一個月就被撲滅。在則天的授意下,沙門法明(或作“法朗”)進《大雲經》,借佛告凈光天女之語,影射則天是彌勒佛降世,當以女身王國土,代唐為閻浮提主(“閻浮提”意為大千世界)。大批臣民上疏勸進。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則天稱皇帝,改國號為周,降李旦為皇嗣。

  武則天在奪取最高統治權的過程中,大肆翦除異己,打擊政敵,並濫殺、貶逐一些被她懷疑的大臣。李氏皇室及宗室諸王相繼被殺戮,另有“海內名士”三十六傢,也以謀反的罪名而被族誅。武則天還獎勵告密,任用索元禮、周興及來俊臣等酷吏廣事羅織,嚴酷逼供,雖然消滅瞭一些政敵,但也濫殺瞭不少無辜。到武周政權正式建立以後,鬥爭趨向緩和,此風才有所收斂。

  武則天為抬高武氏一族及寵臣李義府等人的社會地位,抑制舊門閥士族及李唐皇族,改《貞觀氏族志》為《姓氏錄》,把武傢列入第一等,並規定凡五品以上官員皆入於《姓氏錄》。

  武則天重視經濟的發展。高宗在位時,她曾上疏建言十二事,其中有勸農桑、薄賦斂、息幹戈、禁淫巧、省力役等主張,高宗大多施行瞭。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瞭《兆人本業記》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註意地方吏治,設立右禦史臺,加強對地方官吏的監察。對由於土地兼並而逃亡的農民,也采取比較寬容的政策。這些都保證瞭農業的發展。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比較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瞭很大的發展,人口也由高宗初年的380萬戶猛增到615萬戶。

圖2 武則天所書升仙太子碑碑額(拓片)

  武則天執政前,唐朝已經平定西突厥,於其地增設濛池、崑陵二都護府,隸於安西都護。武則天當權後,西邊吐蕃於垂拱二年(686)攻占瞭安西四鎮(即碎葉、龜茲、於闐、疏勒),並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的突厥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組織反攻,於長壽元年(692)遣王孝傑等大破吐蕃,恢復瞭安西四鎮;同時於長安二年(702)把天山以北地區從安西都護府劃出來,另置北庭都護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還在邊地普遍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現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對於在屯田工作上作出瞭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致書嘉勉。書中特別指出,由於屯田,使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咸得支給”。

圖3 張萱《唐後行從圖》(傳)描寫武則天巡行宮廷的情景

  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制科。有一次制科策試,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而是看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別註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級官吏。科舉出身者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刺激瞭士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瞭一般人讀書的熱情。這種情況一直延續下去。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武則天時期湧現出崔顥、李嶠、宋之問、沈儉期、杜審言、陳子昂等一批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傢。雕塑、繪畫、音樂、舞蹈,也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武則天還很重視著述,召學士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范》、《青宮紀要》、《少陽政范》、《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樂書要錄》、《百寮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她另有《垂拱集》、《金輪集》等著述。武則天註意發現和培養人才。她在《臣軌》中就談到:“天下至廣,庶事至繁,非一人之身所能周也。”認識到必須依靠賢臣之力。她廣開入仕之門,進用不疑,求訪不倦。除瞭大開制科,還要求臣下舉薦人才,還可以自己推薦自己。隻要考試合格,立即加以任用。同時進行嚴格的考核,不稱職的立即罷免,有才能的則迅速授與重任。由於武則天能夠做到明察善斷,務取真才實學,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用、把當時最傑出的人才都吸引到自己的周圍,如李昭德、狄仁傑、婁師德、李嶠、徐有功等。武則天還為開元之治準備瞭一大批人才。開元時期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的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等人都是在武則天時期培養和提拔上來的。

  武則天也有不少消極的行為。她崇佛教、建寺院、築明堂、造天樞、鑄九鼎,浪費瞭大量的人力物力。在打擊政敵的過程中也濫殺瞭許多無辜。

  武則天在一個時期內對於皇位是傳侄還是傳子的問題上搖擺不定,重用武氏宗室武承嗣、武三思等人,並大封武氏宗人為王。在大臣吉頊、李昭德、狄仁傑的勸說下,武則天也感到作為女子,死後隻能入李傢宗廟享子孫祭祀。她接受臣下建議,於聖歷元年(698)迎還廬陵王李顯,復立為太子。神龍元年(705)正月,武則天臥病,身邊隻有男寵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張柬之等人聯合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發動政變,誅殺二張,逼則天退位,迎中宗復位。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後人因此稱她為“武則天”。同年十一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