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生於湖北黃安(今紅安)桃花區朱傢壟村,卒於北京。少年時曾為地主放牛、幫工,1924年到吳佩孚部當兵。1926年回黃安,參加農民協會和赤衛隊,同地主豪紳作堅決鬥爭。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1928年起先後在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31師、第1軍4師、第4軍10師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1932年起任第四方面軍4軍10師30團政治委員、紅30軍88師政治委員、紅4軍政治委員。參加瞭創建鄂豫皖、川陝蘇區的鬥爭和和歷次反“圍剿”、反“圍攻”,常在第一線指揮作戰,並善於組織開展政治工作。1935年冬入紅四方面軍隨營學校,任高幹隊副隊長。1936年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後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學習。全面抗戰時期,任八路軍津浦支隊指揮,山東縱隊副指揮兼第1旅旅長,山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魯中軍區司令員。參與創建山東抗日根據地,領導軍民多次挫敗日偽軍“掃蕩”,拔除日偽軍重要據點,反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犯,鞏固發展瞭以沂蒙山區為中心的魯中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初期,於1947年任華東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1948年任野戰軍東線兵團副司令員。1949年1月任第7兵團司令員,後兼浙江軍區司令員。率部參加瞭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等許多重要戰役。1948年9月參與指揮瞭濟南戰役,同年10月22日提出淮海戰役使用兵力的建議,被中央軍委采納。1949年4月指揮第7兵團參加渡江戰役,占領杭州,並在浙南、浙東遊擊隊策應下,解放溫州、寧波及浙南、浙東廣大地區。1952年9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總結推廣小部隊活動的戰術經驗,積小勝為大勝,大量消耗敵軍有生力量。1954年春回國。1956年12月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1961年10月任濟南軍區副司令員,1969年8月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1975年8月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顧問。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提出加強部隊建設的建議。曾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