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宋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本姓翁,出繼吳氏,與翁元龍、逢龍為親兄弟。吳文英畢生不仕,以佈衣出入侯門,充當幕僚。紹定間,遊幕於蘇州轉運使署,為常平倉司門客,與施樞、吳潛、馮去非、沈義父等交遊。置傢於瓜涇蕭寺,地鄰太湖,號荷塘小隱。淳祐間往來蘇杭,先後遊於尹煥、吳潛、史宅之、賈似道之幕,與四人皆有酬答,又與方萬裡、孫惟信、魏峻、薑夔等交遊。景定元年(1260),居紹興,寄食於榮王趙與芮府中。潦倒終終身,晚年困躓以死。

  吳文英以詞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他論詞以周邦彥為宗,嘗與沈義父講論“作詞四標準”,謂“音律欲其協,不協則成長短之詩;下字欲其雅,不雅則近乎纏令之體;用字不可太露,露則直突而無深長之味;發意不可太高,高則狂怪而失柔婉之意”(蔡楨《樂府指迷箋釋》)。其詞師承周邦彥,又受薑夔影響,多用周、薑自度曲,也能自創新調。他的詞題材較狹窄,多詠物、節令、祝壽、分韻、和韻之作,也有深於感慨、殷念國運的作品,如晚年所作“戰艦東風慳借便,夢斷神州故裡”(〔金縷歌〕)、“賈傅才高,嶽傢軍壯,好勒燕然石上文”(〔沁園春〕),但畢竟隻是少數。在夢窗詞中,占主要地位的是那種鶯啼燕囀、纏綿悱惻的作品。他對詞的貢獻主要在藝術技巧方面,以講究字面、烹煉詞句、措意深雅、守律精嚴為基本特征。他用筆幽邃而綿密,脈絡井然,章法多變,情思婉轉曲折。集中優秀之作如〔渡江雲〕、《西湖清明》、〔夜合花〕《自鶴江入京泊葑門有感》、〔齊天樂〕“煙波桃葉西陵路”、〔鶯啼序〕“殘寒政欺病酒”、〔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等。他著意追求奇逸警聳的藝術境界,如“倒照秦眉天鏡古,秋明白鷺雙飛處”(〔蝶戀花〕)、“飛紅若到西湖底,攪翠瀾,總是愁魚”(〔高陽臺〕《豐樂樓分韻得如字》)、“歌邊拌取,醉魂和夢,化作梅邊瘦”(〔青玉案〕)等,其幽奇生新的作風,顯然得之於李賀詩。但他能根據不同題材,用不同的風格和手法來表現特定的內容,如“連呼酒,上琴臺去,秋與雲平”(〔八聲甘州〕“渺空煙,四遠是何年”),抒情境界雄闊高遠與豪放詞並無二致。

  吳文英在豐富詞體方面,也有一定貢獻。他精通樂理,自度瞭許多新調,如〔古香慢〕、〔霜花腴〕、〔玉京謠〕、〔鶯啼序〕等。〔鶯啼序〕分4片,長達240字,為詞中最長的調。詞成之時,正值杭州豐樂樓新成,吳文英將它書於樓壁之上,一時傳遍。

  對於夢窗詞的評價,歷來分歧很大。南宋尹煥把他尊為南宋第一大傢,清人周濟將他列為宋詞四大傢之一,而後朱祖謀專主夢窗,儼然將他尊為宋詞之首,這些都是不切實際的過譽。而力主“清空”的張炎則批評說:“吳夢窗詞如七寶樓臺,炫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詞源》卷下)將夢窗詞一概抹殺,也失之片面。沈義父的看法較為持平:“夢窗深得清真之妙,其失在用事下語太晦處,人不可曉。”(《樂府指迷》)總之,吳文英詞法頗有可取,其開創流派之功不可沒;然而他過於追求形式技巧,藻飾太甚,確有晦澀堆砌之弊,其消極影響也是毋庸諱言的。

  其詞集現存《夢窗甲乙丙丁稿》4卷、補遺1卷,收入《宋六十名傢詞》;又有朱祖謀校補《夢窗詞集》,刻入《彊村遺書》。今人整理本有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出版的陳邦彥、張奇慧《吳夢窗詞箋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