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末清初詩人、詞人、戲曲作傢。字駿公,號梅村,又號鹿樵生。先世居昆山,祖父始遷太倉(今皆屬江蘇)。崇禎四年(1631)進士,授翰林編修,後任東宮講讀官、南京國子監司業等職。南明福王時,拜少詹事。清朝順治十年(1653),被迫赴京出仕。初授秘書院侍講,後升國子監祭酒。3年後奔母喪南歸,從此隱居故裡直至去世。

吳偉業書畫作品

  吳偉業的詩今存1 000多首。在詩壇上,他與錢謙益、龔鼎孳並稱江左三大傢。他的詩歌多寫哀時傷事的題材,富有時代感。近體詩中的佳作有《過吳江有感》、《過淮陰有感》、《雜感》、《揚州》、《讀史雜感》、《懷古兼吊侯朝宗》等。其中《揚州》四首尤為七律之代表作。他成就最突出的是七言歌行。所作大率音節流轉,用典自然,情韻悠然,名篇有《永和宮詞》《圓圓曲》、《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琵琶行》、《臨淮老妓行》等,吐辭哀艷,融初唐四傑、李頎、長慶體與明人傳奇而代之,世稱梅村體

  吳偉業詞作不多,但傳誦頗廣。其風格與詩近似,清麗哀婉。如:〔滿江紅〕《蒜山懷古》詠鎮江府事,聲情悲壯;〔賀新郎〕《病中有感》自怨自艾,悲感萬端,感人至深。

  吳偉業的戲曲作品有3部,即傳奇《秣陵春》和雜劇《臨春閣》、《通天臺》。《秣陵春》又名《又影記》,共41出。寫南唐徐適與黃展娘的愛情故事,劇中2人各持有一件前朝禦賜古董,在戀愛過程中,李後主又發揮瞭重要的作用。吳偉業通過劇中人對前朝皇帝的感恩,表露自己心跡。《秣陵春》語言典麗,情節奇譎,但結構松散,頭緒紛繁。《臨春閣》是根據《隋書·譙國夫人傳》,並牽合《陳書·張貴妃傳》的史實寫成。《通天臺》寫沈炯在梁亡後憑吊漢武帝通天臺後的夢境。戲劇情節單純,格調蒼涼,有較強的抒情性。

  除戲曲外,還著有《春秋地理表》16卷、《春秋氏族志》24卷、《復社紀事》1卷、《綏寇紀略》12卷,詩文有《梅村集》40卷、《梅村傢藏稿》58卷,另有《詩話》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