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從事巫術活動的表演者和執行者的泛稱。被認為具有“超自然力”,能充當溝通人和鬼神的媒介。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早期。迄今所見最早的巫師形象出現在法國拉斯克科斯洞穴的壁畫中。中國仰紹文化彩陶盆內也繪有巫師形象。早期巫師的形象大多長角,如河南信陽楚墓中出土的地錦上的巫師就是禽鳥形象,頭上有三隻角。巫師,在西方稱禁厭師術士等;在中國古代稱巫覡,少數民族有各自自特定的稱呼,如彝族叫畢摩,土傢族叫梯瑪。壯、土傢、苗等民族至今還有巫師。

  巫師出現在巫術發展過程中,最早的巫師往往由氏族或部落首領兼任,後來出現專職巫師。巫師掌握部落的歷史、神話、傳說、歷法、天文等知識,具有歌唱、表演、祭祀等技能,以歌舞事神,主持祭祀、占卜、祈禳、驅邪等活動。後因社會分化,巫師的地位也發生變化:有的被上層社會吸納為祭司,主持重大祭祀,有較大的政治權力;有的則流落到民間從事招魂驅鬼、醫治病患等活動。

  巫師大體分為巫覡、祭司和術士3類。巫覡通過請神附體和過陰(靈魂出走)借助動物、山石等媒介來溝通鬼神。祭司是由巫覡發展而來的高級的巫,即大巫,主要由男性擔任,如納西族的東巴、水族的鬼師、佈朗族的占佈等。他們有較高的社會地位,主要從事祭天、祭祖等較大的祭祀活動。術士主要指生活在民間的巫師,包括看風水先生堪輿師算命先生占卜師巫醫等,主要招魂驅邪、醫治病患等。在日本都市的街頭,就有一些專門給路人看相的“都市占卜師”。巫師的傳承有神授和人授兩種方式,兩者常交織在一起,要求具有高尚品德和特殊技能,經過嚴格訓練方可擔任。新西蘭毛利人有專門學校培訓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