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環境污染的污染物發生源。通常指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場所、設備和裝置。按污染物的來源可分為天然污染源和人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自行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造成有害影響的場所,如正在活動的火山或天然的森林火災;人為污染源是指人類社會活動所形成的污染源。

  人為污染源有多種分類方法。①按排放污染物的種類,可分為有機污染源、無機污染源、熱污染源、雜訊汙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病原體污染源和同時排放多種污染物的混合污染源等。大多數污染源都屬於混合污染源。如一個生活污水排放口,就是一個既排放有機污染物,又排放以鹽分為代表的無機污染物,還可能排放病原體等的污染源。但在研究某一特定環境問題時,往往把某些混合污染源作為隻排放某一類污染物的污染源。②按排放污染物的空間分佈方式,可分為點污染源和非點污染源。點污染源是指集中在一點或一個可當作一個點的小范圍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非點污染源又包括面污染源(在一個大面積范圍排放污染物,如農田污染源和城鎮地表徑流等)和線污染源(以線的方式排放污染物,如高速公路上的機動車尾氣排放)。在歐美國傢,隨著點污染源的治理,非點污染源已成為主要的污染源。美國60%的水資源污染起源於非點源污染。在中國的滇池、西湖、密雲水庫等,非點污染源也成為主要的污染源。③按污染的主要對象,可分為大氣、水體和土壤污染源等。④按人類社會活動的功能,可分為工業、農業、交通運輸和生活污染源。工業生產的一些環節,如原料生產、加工、燃燒、加熱和冷卻過程、成品整理過程等使用的生產設備或生產場所都可能成為工業污染源。農業生產過程中對環境造成影響的農田和各種農業設施稱為農業污染源。交通污染源是指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的交通運輸設施和設備。人類消費活動產生廢水、廢氣和廢渣。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區是人類消費活動集中地,是主要的生活污染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