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傢。生於江蘇句容,卒於北京。1927年入南京中央大學,1932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34年起在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工作。1936~1938年留學美國,獲哈佛大學碩士學位。1938~1939年在德國柏林大學進修。1947年再度赴美進修,1948年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代理所長和經濟思想史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顧問、學術委員會委員,《經濟研究》編輯委員會委員、顧問,,研究生院教授;北京大學兼任教授;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名譽會長,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常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經濟學》編輯委員會委員。早期主要從事農業經濟問題和西方經濟學說的研究。1941年發表的《農業與經濟變動》一文獲“楊銓社會科學研究獎”。1942年起從事中國國民收入的研究,1947年由他主編的《中國國民所得(1933)》一書是中國研究本國國民收入的第一部著作。20世紀50年代以後主要致力於中國經濟思想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國民所得概論》《經濟計量學》(合著)、《管子經濟思想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文選·巫寶三集》。主編有《中國近代經濟思想與經濟政策資料選輯(1840~1864)》、《中國經濟思想史資料選輯》(先秦卷、兩漢卷、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中國經濟思想史論》、《古代希臘、羅馬經濟思想資料選輯》、《先秦經濟思想史》、《歐洲中世紀經濟思想資料選輯》。翻譯有G.奧伯利昂的《農業經濟學》、大學叢書《經濟學概論》(合譯)、P.斯拉法的《用商品生產商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