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船底及海中其他設施表面的動物、植物和微生物。又稱汙損生物。船底及海中設施上生長生物的現象稱為生物汙損。世界上約有2 000種,這些生物僅指生長在船底、浮標、輸水管道、冷卻管、沉船、海底電纜、木筏、浮子、浮橋和試驗板上的生物種類,不包括潮間帶的巖相和海底的固著生物,也不包括養殖上屬於附著或固著類型的種類。因此,同一種生物一旦生長在船底或管道內壁,就成為汙著生物。

  汙污著生物的主要危害有:①增加船舶的阻力。由於大型污著生物在船體、螺旋槳附著,以及微生物黏膜附著而使阻力增加,導致航速的降低和燃料消耗增加。②堵塞管道,嚴重影響生產。③加速金屬腐蝕。引起海洋腐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途徑是電化學腐蝕,污著生物會加快電化學腐蝕的過程和速度。④使海水中儀表及轉動機件失靈。在中國沿海附著的藤壺幼體,由於生長迅速,夏季一旦附著在間歇性轉動的儀器或機械上,立即會影響其活動性能。⑤對聲學儀器的影響。岸用及船用聲吶、魚群探測儀和海中的水聽器等,都可能受到污著生物的影響,如聲吶等的導流罩或換能器受生物污著後,由於生物吸收聲能,因而影響聲能的輻射並導致聲信號的失真。另外污著生物會產生氣泡,氣泡引起混響,從而導致水聽器效率下降,甚至無法正常工作。⑥對浮標等的影響。附著生物能增加其重量,破壞浮標、碼頭的漆膜,加速腐蝕和造成操作及保養的麻煩,增加潮流的阻力,使浮標、水雷等偏離原定的方位。⑦對水產業的影響。污著生物常堵塞網孔,使網具的阻力增加,流水量減少,漁獲量下降;養殖網箱網孔堵塞,使內外水體交換減少,箱內溶解氧降低,網重量增加,網箱下沉。污著生物附著在養殖貝類的貝殼上會競爭攝食餌料和氧氣而影響產量,若附著在藻類的葉狀體上,則使光合作用效率下降,也影響生長和發育。

  對船艦最有效、最簡便的防污措施是采用塗刷防污塗料的辦法,即把防污劑和成膜物質配制成防污塗料塗刷於船底,藥物通過漆膜不斷地往外滲出,形成一種有毒表面以預防或毒殺動物的幼蟲,達到防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