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內容或其結構變化的過程。又稱文化變遷過程。是一個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變遷過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變化過程:①縱向變遷,結果是文化進化,即具有累積性漸變和進步性質漸變的文化結構縱向的變化。②橫向變遷,結果是文化涵化,即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文化互相接觸、采借、影響而發生的文化內容與結構性變化的過程。導致文化變遷的原因很多,如自然與社會環境變化、新技術發明、新規律和新事物發現、文化接觸觸、文化傳播,一個民族對另一個民族的征服並強迫被征服民族接受外來文化等。

  對整個人類文化的縱向變遷而言,它通常是在多種新文化因素的出現、積累、組合以及合力作用下,由量變最終達到質變,完成文化進化。通常是從簡單到復雜分階段進行,有著量變到質變、漸變到飛躍的過程,並具有累積性與進步性。因而,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各種物質與非物質新事物的發現,人類為適應和改造環境有意識、無意識創造出的新物質與非物質新事物,對人類文化都具有增加新的文化因素的作用,並能透過文化積淀等過程,促成文化結構的質變。所以它們是文化進化的主要動力以及變遷機制。而對單個文化來說,除瞭發現、發明為其文化變遷過程的主要動力外,文化傳播也是其變化的動力。因為,外來文化因素的傳播,也可能導致該單個文化的內部產生一系列的文化變化,如文化采借、文化取代、文化重組等而產生質變,形成單個文化的進化。

  文化涵化這類文化過程的橫向變遷,通常需要在文化接觸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完成。當兩種或兩種以上文化發生自然或人為的長期接觸後,通過單向或雙向的文化傳播、文化采借等機制的作用,各自的文化都可能互相影響而發生涵化。兩種文化的邊緣區發生涵化時,稱為邊際涵化;兩種文化的邊緣地帶和中心區域都發生涵化時,則稱為廣面涵化。在涵化的過程中,自願接受變化的稱順涵化;被迫接受的則稱逆涵化對抗涵化。由於具體的情況不同,涵化時會出現許多不同的現象。當兩種文化經長期的接觸,其中弱勢的一方單方面朝強勢的一方適應、接近和趨同時,就出現文化同化的現象。而被同化瞭的弱勢文化自身則出現文化萎縮。這種萎縮現象稱為文化沒落文化退化。即被他者同化瞭的文化本身的原有文化特質、文化創造力等發生部分功能喪失,而又無法創造出新的因素來取代其功能,或者整體文化被強勢文化所完全取代等,從而造成該文化出現某些破損或整體衰落。當兩種文化長期接觸後,相互交融,並由此形成為一種與原有兩種文化不同的新文化體系,這種現象則稱文化融合。當兩種文化長期接觸後,通過文化傳播、采借等機制,一種文化中的部分文化因素替代瞭另種文化中的某些因素,這就是文化取代。當兩種文化接觸時,特別是在殖民者的強勢文化強迫殖民地弱勢文化改變他們的文化面貌時,往往可能出現文化抗拒的現象,即弱勢民族對某些強勢民族帶來的包括思想、信仰、行為等外來文化因素進行抵制、排斥、不接受,甚至以強化其固有的某些文化因素來與之抗衡,以致出現所謂的 復振運動 等。在強勢民族強制弱勢民族接受其文化內涵的狀況下,弱勢民族不得已被迫接受強勢文化時,則容易造成弱勢文化的退化、萎縮或沒落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