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文化中的文化集叢或文化元素從其發祥地擴散到不同地方而被模仿、采借和接受的社會現象和過程。文化傳播始見於英國人類學傢E.B.泰勒1871年的《原始文化》一書。他提出各地文化之所以有相似之處,是由於文化傳播造成的。

  文化傳播的過程 美國人類學傢R.林頓把文化傳播過程分為3個階段:①接觸與顯現階段。一種或幾種外來的文化元元素在一個社會中顯現出來,被人註意。②選擇階段。對於顯現出來的文化元素進行批評、選擇、決定采納或拒絕。③采納融合階段。把決定采納的文化元素融合於本民族文化之中。從地理空間看,文化傳播是由文化中心區向四周擴散。根據傳播途中信息遞減的一般規律,離文化中心區越遠的地方,越不能保持文化元素的原形。當一種文化元素傳播到另一個地區以後,它已不是原來的形態和含義,在傳播和采納過程中已被修改成為適合該地區、民族的文化元素。

  文化傳播的方式與媒介 文化傳播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的采借,把外來的文化元素或文化叢直接接納過來。另一種是間接傳播,即一種文化元素或文化叢傳入一個地區,引起那裡人們的思考,由此創造一種與之相似的新的文化。這種現象被稱為刺激性傳播。文化傳播的媒介主要是人的遷移和流動,尤以人群的遷移更為重要。移民、戰爭、入侵和占領等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此外,通商、旅遊以及其他人員的流動,也是傳播文化的重要媒介。在當代,由於交通通信技術手段的發達,文化傳播的媒介增多。世界范圍內的文化傳播正通過各種途徑,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進行著,導致世界文化的同質性日益增強。

  文化傳播是引起社會變遷的重要原因之一,批判地采借和吸入外來文化是實行社會改革、推動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