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晉初權臣。字處仲,瑯邪臨沂(今山東費縣東)人,士族出身,王導從兄,娶晉武帝司馬炎女襄城公主為妻。早年任給事黃門侍郎,王衍薦為青州刺史。永嘉之亂,從瑯邪王司馬睿渡江,為揚州刺史、都督征討諸軍事、總征討,與王導共同扶植司馬氏的江東政權,時稱“王與馬,共天下”。消滅不從命的江州刺史華秩,鎮壓以杜韜為首的荊湘流民起義,以功加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封漢安侯,,自選置刺史以下官吏,兼統州郡,貢賦入己。元帝即位後,拜侍中,大將軍,江州、荊州牧。手控強兵,欲專制朝政。元帝司馬睿懼而引劉隗、刁協等與之抗衡,並放免揚州地區的僮客組成軍隊,任命劉隗為鎮北將軍,戴淵為征西將軍,名義上北討石勒,實則防禦王敦。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以誅隗翦惡為名在武昌(今湖北鄂州)起兵,江南大族沈充也起兵響應。大敗官兵於石頭城(今江蘇南京西清涼山),殺刁協、戴淵等,劉隗奔於後趙。朝廷以敦為丞相、江州牧,晉爵武昌郡公,還屯武昌。既得志,四方貢獻多入其府,將相大臣悉出其門。兄弟子侄皆居要害,自領益、寧二州都督,並以官屬留府建康,遙控朝政。當年元帝病死,明帝即位,被迫下手詔征敦入朝輔政。敦自武昌移鎮姑孰(今安徽當塗),以王導為司徒,自領揚州牧,不久病重。太寧二年(324)明帝下令討伐。王敦因病不能自將而以兄含為元帥,使錢鳳等率兵三萬攻建康,明帝親率六軍抗拒。敦病卒,含軍崩潰。事平,發柩斬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