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晉大臣。字茂弘,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人。少有風鑒,識量清遠。西晉末參東海王司馬越軍事。永興二年(305)司馬越命瑯邪王司馬睿鎮守其根據地下邳(今江蘇睢甯西北),任王導為安東司馬,軍國大事無不咨訪。為司馬睿建計移鎮建鄴(後避 湣帝司馬鄴諱改名建康,今江蘇南京),旋又都督揚、江、湘、交、廣五州軍事,實為江南的最高軍政長官。然司馬睿身為晉宗室疏屬,聲望不高,顧、陸、朱、張、沈、周等江南士族一度非常輕視視。王導力勸司馬睿虛心優禮江南士族以維系人心,主動拜訪江南首望顧榮、賀循,邀其參與軍府政事。為提高司馬睿在東士的威望,乘三月初三上巳修禊之機,司馬睿乘肩輿出遊,盛具威儀,而王導、王敦和其他北方南下的大族名流都騎馬隨從,南人方知其將為國主,紛紛臣服。永嘉五年(311)劉曜攻陷洛陽,中州士族避亂江南者甚眾,王導又勸司馬睿用其賢能,共圖國事。

  王導外倚揚州刺史王敦的實力,內則利用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的經濟條件,協同江南士族,希圖一起“戮力王室、克服神州”。司馬睿視王導為蕭何,朝野號為“仲父”。建興四年(316)劉曜攻陷長安,俘愍帝,西晉亡。建武元年(317)司馬睿即晉王位,任王導為丞相軍咨祭酒。次年,晉王稱帝,百官朝賀,命導升禦床共坐,他再三固辭。進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由於在東晉政權的建立過程中,瑯邪王氏翼戴之功居多,因此,當時有“王與馬,共天下”之說。永昌元年(322)王敦於荊州舉兵反晉,劉隗勸元帝誅滅王氏。

  王導帶領昆弟子侄20多人,每晨入朝請罪,元帝無如之何。元帝卒,明帝即位,受遺詔共輔幼主成帝。蘇峻起兵,建康被焚。平定後,溫嶠建議遷都豫章,江南士族要求都於會稽,王導力排眾議,主張鎮之以靜。他為政清凈,對士族息事寧人,自奉較儉約,倉無儲谷,衣不重帛。他歷任元、明、成三帝丞相,帶領南遷門閥,聯合江左士族,善處興廢,化解方鎮矛盾,穩定瞭東晉的偏安政權,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