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維吾爾族為主的中國新疆地區少數民族創造和發展起來的傳統醫學。簡稱維醫學或維醫。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傳統療法——沙療(以新疆吐魯番最著名)

  形成與發展 新疆地區在古代屬西域,為絲綢之路的關隘部分,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經之地。古代新疆地區居住有許多古民族,如回紇(回鶻)、烏孫、羌、鮮卑、柔然、突厥等,除少數幾個民族或部落轉為從事農業外,大多數民族長期在天山南北過著遊牧生活。早期雖有用黏土、蒜汁和香草塗抹肢體來預防害蟲等樸素的防治疾病方法,但巫術仍在醫療中占有重要地位。自漢武帝派張騫通西域以後,打通瞭中原到達新疆地區的道路,中原漢地的一些醫藥知識傳播到新疆,西域的藥物如胡桃、胡蒜、紅花、石榴等也傳到內地,其他像康居、悅般、龜茲以及阿拉伯的一些藥物也經這裡傳往內地。吐魯番出土的唐代手抄文獻中有醫書《張文仲療風方》、《神農本草經》、《焉婆五臟論》、《諸醫方髓》等,說明內地中醫學對當地醫學的影響。除內地醫學外,印度醫學中的四元素說在維醫學中也有反映。公元8世紀初,於闐維吾爾名醫比吉·贊巴希拉汗應聘入藏,擔任王室侍醫,在他告老還鄉前,將有關人體解剖的書籍和包括諸癥治療、切脈秘訣等內容的醫學巨著《黃色比吉經函》獻給藏王赤松德贊。公元9世紀左右的《回鶻醫學文獻》反映瞭當時高昌回鶻王朝的一些醫學情況,其內容包括具有濃厚民族特點的臨床各科疾病、治療方法及當地出產的藥物。10世紀起,新疆南疆進入喀喇汗王朝時期,這時期的《突厥語大詞典》和《福樂智慧》兩部著作中記載瞭豐富的醫藥內容,從中可以看出,維吾爾醫學的理論已提高到新的階段,它包括四大物質(火、空氣、水、土)學說、氣質學說、四體液學說等,這些理論被應用到醫療實踐中,以藥物的4種屬性(熱、寒、幹、濕)調整人體的不平衡狀態。這一時期維醫學傢穆罕默德·伊本拉西德·伊本阿裡·喀什噶裡的治療極富民族特色,如用茴香酒治療白癜風,用人參治療陽痿,用洋茴香、阿育魏實、卡拉菜子和米子治療弱視等。曾著有《醫療法規解釋》等。另一位自然科學傢、醫學傢艾拉比有不少醫學著述,如《論人體學》、《論神經學》、《器官的功能》、《論自然界》等。元代政府對維醫學、阿拉伯醫學都非常重視,設置廣惠司,即後來的回回藥物院,該院主持編著瞭《回回藥方》36卷,今僅存殘卷,其中所載一定程度上反映瞭維醫學的內容。明清以後,維醫學有瞭新發展,和田名醫毛拉·阿熱甫·和田尼《對智力者及國王有益方》論述瞭十幾種心臟及大腦疾病的實質,並把40種芳香類藥物進行分類,證實芳香藥對治療政府官員等腦力勞動者所患疾病有效。他還用波斯文寫成《治療傷寒的可信之言》,晚年總結畢生經驗寫成《治療指南》一書。拜德熱丁·蘇皮阿訇是喀什噶裡著名醫學傢之一,出身於五代世醫之傢,曾任宮廷禦醫,著有《驗方瑣要》一書,為維醫學重要文獻。明清時期,維醫學的一些成就在內地醫著中也有反映,如《本草綱目》中記載的黃羊、乳酪,醍醐等就包括瞭新疆地區各族人民的用藥經驗,《本草綱目拾遺》也記載瞭維醫的用藥經驗。1949年以後,維醫學受到政府重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地陸續興辦瞭40多所維醫醫院,還成立瞭新疆維吾爾醫高等專科學校和新疆維吾爾醫研究所,開展維醫的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對治療糖尿病、白癜風、胃潰瘍、冠心病等的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先後出版瞭《卡農且》、《維吾爾醫常用復方制劑》、《維吾爾醫小百科知識》、《維吾爾醫常用藥材》等書籍。

  基本理論與醫療實踐 維吾爾醫學有獨特的醫學理論和醫療實踐。

  四大物質學說。又稱四要素學說,是一種樸素哲學思想,被應用於維醫學中,成為維醫學基本理論之一。四大物質是從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中抽象出來的,運用到醫學中,即把各種體液、器官、組織、生理和病理現象按照事物的屬性、作用、形態的不同分別歸屬於四種物質,並以此解釋人體生理、病理以及人體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以此為基礎進行辨證施治,達到四大物質的協調,亦即達到健康的目的。這一學說與中醫學五行學說有相似之處。

  氣質學說。由四大物質學說引出。認為在四大物質的性質相互影響下而產生的新的屬性即是氣質。自然界任何物質都有氣質,有不受制約、保持中庸、相互適應的平和氣質,也有由於四大物質中某一種或幾種物質偏盛而出現的單純型或復雜型非平和氣質。人的自然氣質也有四種,即幹熱氣質、濕熱氣質、濕寒氣質和幹寒氣質,各具不同的生理、心理、病理特征,各有不同的食物和藥物宜忌。

  四種體液學說。認為人體的各種營養物質都在肝內產生,它們是四種液體,即膽汁質、血液質、黏液質和黑膽質。這四種體液分佈全身,在體內不斷消耗、又不斷產生,保持一定比例,對健康起著重要作用。一旦平衡失調,人就會生病。通常又把四體液分為正常體液和異常體液兩類。

  除以上三種主要學說外,維醫學還有器官學說、力的學說、素質學說、形神學說、健康學說等多種基礎理論學說。

  維醫學還有一整套較為嚴謹的臨床醫療體系。維醫學在診斷方法上有望診、問診、觸診、叩診、聽診和聞診等一般檢查方法和大小便、痰、膿液、腹水等特殊檢查方法。維醫切脈用4指,對病態脈的歸納也與中醫學不同,維醫通過切脈瞭解患者在病態期的氣質、體液和力等的各種狀態,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情況,以判斷病情輕重和預後。維醫學把常見疾病癥狀歸納為23種,對每一癥狀都制定瞭詳細的診斷和鑒別標準。維醫學的診斷原則是以維醫基礎理論和常見癥狀學為指導,通過各種檢查方法瞭解各種特異癥狀和體征,再進行綜合分析,得出診斷結果。

  維醫學對於病因、疾病癥狀和體征、疾病種類、疾病的發展過程等方面有獨特的認識,尤其對有關疾病危象的認識非常豐富。維醫學認為病因分為內外兩種,內因分昔日因、起病因;外因包括氣候、環境、飲食、個人衛生、不正常男女關系等。癥狀和體征有全身性、局部性、體外、潛伏、特殊、並發、先兆、鑒別性證候等。在疾病分類上分為單純型和復雜型疾病,單純型為隻患一種疾病,又分為氣質失調性、結構變形、結構完整形破壞性疾病;復雜型指患兩種或兩種以上疾病。在病程的發展上一般分為發病期、發展期、危象期和恢復期4個階段,其中危象又可分為良性危象和惡性危象。

  維醫學的治療方法主要有飲食療法、護理療法、藥物療法,手藝(手術)療法等。手藝療法分為全身性排泄和局部性排泄兩類,是維醫學中最獨特的療法。維藥包括植物藥、動物藥和礦物藥,藥性也分為熱、寒、幹、濕4類,每類又分較弱、弱、強、較強4個等級,同一種藥常有混合屬性,如幹熱、濕寒、濕熱、幹寒。治療原則就是根據氣質屬性、病情輕重等選用相應的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