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少數分佈在湖南省部分地區。人口8 399 393(2000)。使用維吾爾語(屬阿勒泰語系突厥語族西匈語支)。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維吾爾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曾創制和使用過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維吾爾族先民可追溯至西元前3世紀北方遊牧民族丁零及後來的鐵勒,北魏的袁紇、烏護,隋的韋紇,唐的回紇、回鶻,元明的畏兀兒和清代的“回部”、“湹回”等。“維吾爾”是自稱,有“聯合”、“凝結”的意思。維吾爾族有經營農業的的悠久傳統,對於植棉和園藝具有豐富經驗。善於經商。手工業著名的有地毯、艾德萊斯綢、繡花小帽、英吉沙小刀等。和田至若羌一帶素產美玉,玉雕尤為出色。文化藝術風格獨特,內容豐富。口頭文學豐富多彩,阿凡提的故事流傳極廣。維吾爾族人民能歌善舞,每逢喜慶或歡迎貴客,男女老少載歌載舞。民族樂器有十幾種,常用的有達甫(手鼓)、都它爾、熱瓦甫等。男子穿袷袢(長袍),婦女多在寬袖連衣裙外穿黑色對襟背心,現多穿西裝上衣和裙子。男女老少都愛戴四楞小花帽(朵巴)。耳環、手鐲、項鏈是婦女喜愛的裝飾品。日常食品有馕(烤餅)、面條、抓飯、茶、奶等。待客、喜慶時吃抓飯。住房一般用泥土建築,開天窗采光,屋內設有壁爐,用於燒柴做飯和取暖。婚姻行一夫一妻制。人死後行土葬,速葬。節日有開齋節、古爾邦節和諾魯孜節。主要信仰伊斯蘭教。1955年建立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維吾爾族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