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學名丙三醇。無色透明、無毒、有甜味的粘稠液體,具強吸濕性,呈中性反應。

  1779年瑞典化學傢C.W.舍勒首先發現甘油(從橄欖油與一氧化鉛的反應中獲得)。1870年頒發第一個用制皂廢液經蒸餾而制得甘油的專利。迄今雖也可通過化學合成法,以丙烯為原料製造甘油,但主要還是以天然油脂為原料,而且主要是從生產肥皂的過程中取得。

  一般油脂中含甘油約10%,制皂中得到的肥皂廢液液約含甘油5~15%,油脂水解得到的甘油水溶液約含甘油10~20%,而油脂與甲醇交酯反應得到的甘油水溶液含甘油可高達80%。

  預處理是將廢液中含有的大量雜質除去。先加一些脂肪酸或油脂或含剩餘油脂的皂基,和廢液中的遊離堿作用,生成肥皂而予以回收,還可減少以後雙重處理的困難及化學品的消耗。雙重處理是廢液經以上處理後再用酸堿處理的一種工藝。酸處理是加鹽酸,調整pH值,再加FeCl3,使殘皂生成不溶性鐵皂,從而使一些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有機雜質一起析出。堿處理則是在堿的作用下,使過量的FeCl3轉變成Fe(OH)3而沉淀,並使其廢液呈微堿性,以防止對設備的腐蝕。過濾後的澄清液予以蒸發濃縮。

  蒸發的目的是取得粗甘油。經預處理後的廢液仍含有大量的水和鹽,必須經真空蒸發脫水和脫鹽,以制取濃度約為80%的粗甘油。

  粗甘油經蒸餾,才能制得合乎質量標準的甘油。蒸餾必須在真空(真空度要求在 745mmHg以下)條件下進行,因為常壓下的甘油沸點是290℃,但在204℃便開始分解和發生聚合反應。

  經蒸餾制得的甘油還帶有極微的黃色,通過脫色才能達到精甘油的標準。常用的脫色劑為活性炭,一般加入量為甘油重量的0.25~0.5%,有時還用比較少量的矽藻土作為助濾劑。

  甘油廣泛應用於醫藥作為溶劑和潤濕劑,也可作為潤滑劑、甜味劑、滲透劑、抗凍劑、分散劑及摻合劑等;在食品工業中,可作為溶劑、保濕劑、增稠劑、抗結塊劑、體積膨脹劑、乳化劑、穩定劑及懸浮劑等;在化妝品、皮革、煙草、橡膠、印刷、合成樹脂、紡織、造紙、炸藥等工業中也有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