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及地下建築工程出入口部分的建築物,包括洞門,洞口通風和排水設施,邊、仰坡支擋結構和引道等。有防護要求的地下工程還包括防護門、密閉門、消波和濾毒設施等。

  隧道洞門 其作用為保持洞口仰坡和路塹邊坡的穩定;彙集和排除地面水流;便於進行建築藝術處理。洞門的主要形式有:①環框式洞門。將襯砌略伸出洞外,增大其厚度,形成洞口環框,適用於洞口石質堅硬、地形陡峻而無排水要求的場合。②端牆式式洞門。適用於地形開闊、地層基本穩定的洞口;其作用在於支護洞口仰坡,並將仰坡水流匯集排出(圖1)。③翼墻式洞門。在端墻的側面加設翼墻而成,用以支撐端墻和保護路塹邊坡的穩定,適用於地質條件較差的洞口;翼墻頂面和仰坡的延長面一致,其上設置水溝,將仰坡和洞頂匯集的地表水排入路塹邊溝內(圖2)。此外,當地形較陡,地質條件較差,且設置翼墻式洞門又受地形條件限制時,可在端墻中設置柱墩,以增加端墻的穩定性,這種洞門稱為柱式洞門。它比較美觀,適用於城郊、風景區或長大隧道的洞口。在傍山地區,為瞭降低仰坡的開挖高度,減少土石方開挖量,可將端墻頂部作成與地表坡度相適應的臺階狀,稱為臺階式洞門。

  砌築洞門的材料主要為漿砌塊石、混凝土及鋼筋混凝土。端墻與洞口環襯砌應連接良好,端墻和翼墻後的空隙應及時回填緊密。兩者的基礎必須置於穩固的地基上。

  引道支擋結構 當隧道洞口處的路面標高與地面標高有較大差距時,須修建引道,如水底隧道洞口與地面幹道的連接段和地下鐵道牽出線的出口段等。在軟土地區,為保證行車安全,減少土方工程,須在引道段建造適當形式的支擋結構,用以擋土、隔水和防洪。其形式有:①重力式、半重力式擋墻,適用於塹壕深度不大的引道,多用漿砌塊石建造;②鋼筋混凝土L形或倒T形擋墻,與路面一起構成分離式引道,結構強度高,輕型美觀,適宜於城市中應用;③加筋土擋墻,主要由墻面板、拉筋及填料三部分組成,拉筋外端與墻面板聯結,其餘部分埋在填料中,起承受拉力的作用;④板樁拉錨擋墻;⑤地下連續墻型支擋結構,適用於深度較大的引道;⑥槽形支擋結構,是由兩側擋墻和底板連成一個整體的U形鋼筋混凝土結構,適用於深度和寬度較大的引道(見路基擋土結構)。

  防護門 地下工程中最重要的防護設施,包括門扇、門框和門框墻,用以抵擋沖擊波的壓力,使人員和設備免受傷害和破壞。它必須具備足夠的抗爆強度。門扇材料多用鋼筋混凝土。大跨度或有特殊要求的門扇可用鋼材。多采用拱形門,也有采用殼體門、平板門的。

  密閉門 用來隔絕放射性沾染、生化毒劑,以及潮濕空氣進入洞內的設施,應具有良好的密閉性能,不要求具有抗爆能力。鋼絲網水泥是門扇最常用的材料。密閉條則用橡膠或塑料制造。

  防毒通道 用若幹道密閉門分隔的通道,其內部安裝有效的換氣設備,能夠迅速持續地降低放射性沾染,或使生化毒劑的濃度降至容許值。為保證地下工程內部的空氣清潔,人員或車輛進出必須經過防毒通道。

  消波室 消弱進入地下工程內部空氣超壓的設施,由防爆活門和擴散室組成。前者是一種能大幅度地削弱空氣超壓的金屬機械裝置;後者是由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密閉空間,通過其擴散作用可以削弱空氣超壓。

  除塵濾毒室 為使外界沾染放射性灰塵或污染的空氣經除塵、過濾後才得進入地下工程內部而設置的房間。其中有除塵器、濾毒器等各種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