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蓋或樓蓋的底面部分,或為遮蓋上部構造所設的裝飾層吊頂,也稱天棚、天花板或承塵。中國古代高級木結構建築即將頂棚作為建築藝術處理的重要部位。它是用木框裝板做的藻井,表面貼彩紙進行油漆、彩畫、瀝粉貼金(見油漆飾面)。木吊頂在面層上直接油漆。一般民居的頂棚則用高粱桿紮架,或做木格框在其面層糊紙、糊綢(見裱糊施工)或釘竹席、蘆席。以後發展為在樓蓋木龍骨或屋蓋木檁下釘板條或葦箔,再抹灰、噴漿。在鋼筋混凝土樓板或屋面板部位的頂棚,有在板底抹灰或直接刮膩子,再噴漿、刷油油。也有采用懸吊頂棚和與結構直接固定的板材頂棚。20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逐步采用裝配式輕鋼龍骨和預制石膏板、鈣塑板、礦棉板、金屬板等板材頂棚,以及有吸聲作用的噴塗頂棚和由照明與吊頂相結合的發光頂棚。

  頂棚的功能 主要是:①整潔頂蓋,改善室內亮度,取得藝術上的裝飾效果。②室內為人工采光時,利用吊頂的設計,兼作照明的圍護結構,可取得功能與藝術上的效果。③隱蔽屋架、梁等結構物,美化室內,可形成如通風、電線和暖氣等各種設備管線在頂棚內的通道,並兼有保溫、隔熱、吸聲和隔聲的作用。④根據聲學要求,將頂棚設計成折線、波浪或凹凸形等多種形式,可取得較佳的音響效果。

  頂棚的構造特征 分為無空間頂棚和有空間頂棚兩種。無空間頂棚直接做在樓板或屋頂板底面。有空間頂棚也稱懸掛頂棚(吊頂),由龍骨和面層組成。龍骨可以單層或多層鋪設。有木質、鋼木混合和鋼質等數種。可用預埋在結構內的鋼絲或鐵件采用螺栓結合或焊接與結構固定,也可以用釘和木結構結合固定。龍骨間用釘或焊接互相連接,輕鋼龍骨則用特制的連接件。頂棚面層根據建築藝術和功能的需要,可選用木絲板、五合板、甘蔗板、纖維板、石棉水泥板、石膏板、礦棉板、鈣塑板、玻璃板或金屬板等預制面板。面層與龍骨的連接結構隨用料而異,可以在龍骨上直接用螺釘或粘結劑固定,也可以將面板浮放在輕鋼龍骨翼緣上。

  頂棚的表面處理 無空間頂棚的表面在板底直接抹灰時,可用水泥白灰混合砂漿做底層和中層,然後用紙筋白灰作面層。如抹灰基層為板條、葦箔或鋼板網,底層灰中還應摻有適量的麻刀。油漆飾面的抹灰頂棚,面層采用水泥白灰砂漿。為瞭加強吸聲效果,用有吸聲性能的塗料直接在板底或其他基層上噴成毛面頂棚。吸聲頂棚面層則釘穿孔五合板或在龍骨上固定鋼板網,背面鋪玻璃絲佈袋裝的超細玻璃絲棉。具有建築藝術和照明功能綜合效果的發光頂棚,面層是在鋼框架上鋪釘有擴散透光性能的聚氯乙烯晶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