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子葉植物綱五椏果亞綱較大的1科,木本植物,大多常綠,少數落葉,陸生或附生。不具托葉。葉互生或輪生(中國不產),全緣或有鋸齒,不分裂。花兩性,輻射對稱或略微兩側對稱,單生或通常組成總狀、圓錐狀或傘形花序;花萼通常5裂,宿存;花冠通常鮮豔合瓣(稀離瓣),5裂或4~6~8裂;雄蕊為花冠裂片數的2倍,稀同數或更多,1輪、稀2輪排列,花絲分離,花藥2室,背部有時有芒狀或距狀附屬物,內向頂孔開裂,稀縱長縫裂,花粉粒為四分體;通常有泌蜜的花盤;子房上位或下位,4~5室室,稀6~20室,中軸胎座,花柱單一,柱頭頭狀,有粘性且突出於花藥之上。蒴果、漿果或核果。種子小,鋸屑狀或小粒狀,胚圓柱形,胚乳豐富。本科植物普遍出現內生菌根,即由藻菌綱的一些真菌侵入根毛所形成的一種結構,菌絲體可達內皮層。這種真菌和高等植物的共生現象,常常成為杜鵑花科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因素。本科染色體數目x=11,12,13,24,26,36,44,而以x=12,13為常見。本科所含屬、種數各分類學傢劃分的差異甚大,有劃分為50屬1350種;也有劃分為125屬3500種。廣佈於南、北半球的溫帶,也位於熱帶山區,少數環北極或北極分佈,極少分佈在非洲和大洋洲。中國有17屬650種左右,分佈於全國各地,但以雲南、四川、西藏最為豐富。中國無特有屬,但多特有種。

  本科植物大多適應於氣候溫涼、空氣濕潤、土壤偏酸的生境,極少也生長於石灰巖地區,在全世界許多具海洋性氣候特征的地方往往成片生長,組成植被的優勢成分,形成一定范圍內的特殊景觀,如以本科植物占據灌木層優勢的歐、亞大陸北部和北美洲的冰沼植被;歐洲大西洋沿岸的歐石南灌木群落。本科植物多生於山地森林,兼有陸生和附生,相當多的種類分佈樹線以上,形成高山植被,少數種類在低海拔地區,有些生於近海地方或附生於紅樹林。由於本科中許多植物的喜陽生態和對貧瘠、酸性或缺乏土壤條件下的適應能力,常成為先鋒植物或構成向陽地方、火燒跡地的次生植被。

  本科的化學成分可分為4類:①多酚類化合物和丹寧,普遍存在的是白花色苷(leucoanthocyanin)、黃酮醇(flavonol)、兒茶酸(catechin)、沒食子鞣質(gallo-tannis)、逆沒食子鞣質(ellagitannin)、縮合鞣質(condensedtannis)等;②三萜類化合物,如遊離的熊果酸(ursolic acid);③二萜類化合物,是本科為人熟知的有毒成分,常見毒素有木藜蘆毒素-Ⅰ(andromedoto-xin=grayanotoxin-Ⅰ)、去乙酰基梫木毒素( desa-cetylandromedotoxin=graynotoxin-Ⅲ)、去乙酰基脫水梫木毒素(desacetylanhydroandromedotoxin=gray-notoxin-Ⅱ) 等,均存在於杜鵑屬、馬醉木屬、木藜蘆屬、珍珠花屬及Kalmia、Andromeda、Chamaedaphne、Pernettya等屬內,但越橘亞科(Vaccinioideae)內尚未發現;④在一些植物內含有揮發油。

  本科中有不少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如杜鵑屬、樹蘿卜屬、吊鐘花屬等;許多種杜鵑的木材材質致密,可作工藝用材;杜鵑屬、白珠樹屬有些種類可提取揮發油、黃酮類化合物,用於醫藥工業和香料工業。

  本科地區常見種有:

  杜香 產北歐、中歐、澳大利亞東北部。中國東北產寬葉杜香,生於濕草地或水甸子。為灌木,幼枝密被銹色絨毛,葉狹線形,長1~5厘米,寬1.5~12毫米,下面密被銹絨毛,花白色,花冠5裂,裂片分離。

  巖須 生於中國西南部高山。為常綠半灌木,葉覆瓦狀排列,披針狀長圓形,花單生於葉腋,白色,下垂。在高緯度地區如北美,常見用於庭園觀賞。

  吊鐘花 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為落葉或半落葉灌木,葉互生,橢圓形,全緣,聚生枝頂,花下垂,數朵成傘形花序,花冠寬鐘狀,長1厘米,粉紅或紅色。觀賞植物。

  馬醉木 分佈中國東部。為常綠灌木,葉被針形,聚生枝頂,總狀花序數枝簇生枝頂,長8~12厘米,花冠壇狀,白色(見彩圖)。枝葉或花粉均有毒。同屬植物含梫木毒素(amdromedotoxine)和馬醉木毒素(asebotoxin),能引起人、畜中毒。

美麗馬醉木,杜鵑花科

  珍珠花 又誤稱南燭,廣佈於中國西南、中南地區和臺灣省,延展中南半島至東喜馬拉雅山。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卵形或橢圓形,總狀花序腋生,花冠壇狀,白色,偏向下。中國本草學書籍記載的古代南燭的原植物為越橘屬的烏飯樹。

  歐石南 分佈於地中海地區和歐洲西南部。為灌木或小喬木,葉長3~5毫米,線形,3~4枚輪生,花白色,聚為圓錐花序。根可制煙鬥。

  越橘 產中國東北北部、東部以及朝鮮、蒙古、蘇聯、北歐、北美。生於高山針葉林內。為常綠小灌木,有長的地下莖,葉橢圓形或倒卵形,花序短,總狀,花冠鐘狀,白色或淡紅色,漿果球形,紅色,直徑可達1厘米。果酸甜可食,也用制果醬;葉藥用,作尿道消毒劑。

  植物學傢對杜鵑花科的界線和分類系統曾提出過不同的主張。如J.D.胡克(1876)、O.德魯德(1897)、H.梅爾希奧(1964)、L.沃森(1965)、P.F.史蒂文斯(1971)等人,都提出過不同的分類系統,而由O.德魯德提出的系統通常為後人所采納或以此為修訂基礎,把本科分為4個亞科67屬:①杜鵑亞科(Rhododendroideae),含3個族;②草莓樹亞科(Arbutoideae),含3個族;③越橘亞科(Vaccinioideae),含2個族;④歐石南亞科(Ericoi-deae),含2個族。J.D.胡克、J.哈欽森(1925)等人還主張把鹿蹄草科(Pyrolaceae)歸在本科內作為鹿蹄草族(Py-roleae),近代有人從化學分類的角度也支持這個觀點;他們並依據子房下位的特征主張成立越橘科。

  本科與山茶科有演化上的關系,但它們之間在植物化學方面卻較少相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