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巖的一個大類。通常含似長石和(或)鈉質輝石(鹼性輝石)和(或)鈉質角閃石(鹼性角閃石)。

  分類 鹼性巖在化學成分上(Na2O+K2O)與Al2OO3SiO2分子數的比值大於1:1:6。其中Al2O3SiO2不足,或兩者均不足。據此可把堿性巖分為3個亞類:①SiO2充足或過量,Al2O3不足,巖石主要由堿性長石、鈉質輝石和(或)鈉質角閃石組成,可以有石英存在。如堿性花崗巖、堿流巖、英堿正長巖。②Al2O3充足或有餘,SiO2不足,巖石由長石、似長石、雲母、角閃石、普通輝石、剛玉等組成,如雲母流霞正長巖等。③SiO2Al2O3均不足,巖石由似長石、鈉質輝石和(或)鈉質角閃石、異性石、堿性長石等組成,如霞石正長巖。

  火成巖分類與大部分堿性巖有關。堿性巖中必須含似長石和(或)鈉質輝石和(或)鈉質角閃石。因此,暗色礦物對堿性巖分類具有十分重要意義。蘇聯巖石學傢H.A.葉裡謝也夫等的分類著重強調瞭暗色礦物的作用(見圖)。

  時、空分佈 堿性巖多分佈在地盾、地臺的邊緣、隆起區或裂谷帶和已固結的褶皺帶中。常出現在構造-巖漿旋回晚期和末期。分佈常受規模較大的斷裂所控制。在少數情況下,也有同造山運動的堿性巖體。較穩定的地質環境是生成堿性巖漿的重要條件,因為:①在此種地區熱梯度較緩,巖漿來源較深,構造運動較少,巖漿分異易趨完善;②巖漿處於相對封閉系統,揮發組分不易逸失而得以集聚;③混入組分較少。另一方面,巖漿的上升又不得不借助大的斷裂及構造運動。但堿性巖漿在活動過程中並非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其本身的動力也起著積極作用。堿性巖常構成環形及錐形巖體(特別是在地臺區),此種斷裂便是巖漿本身動力的產物。

  堿性巖漿活動各地質時代都有,並有規律性。例如: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俄羅斯的科拉半島經西伯利亞至俄羅斯東部環太平洋地區,堿性巖巖漿活動在時代上依次由老至新;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堿性巖漿活動多在元古代及古生代;烏拉爾、哈薩克斯坦、西伯利亞的堿性巖多為古生代(加裡東期、海西期)的產物;俄羅斯東部環太平洋地區新生代(喜馬拉雅期)的堿性巖流很發育。這些地區堿性巖漿活動在時代上依次由老到新。總的說,古生代以前的堿性巖以侵入體占優勢,而中、新生代的堿性巖則以噴出巖居多。

  有關的礦產 與堿性巖有關的有經濟價值的成礦礦物主要為 Nb、Ti、Zr、REE、Al、Be的氧化物、矽酸鹽;Ca和REE的磷酸鹽也具重要意義。

  堿性巖漿的成因 堿性巖漿生成的途徑很多,難以用任何一種理論概括全貌。美國巖石學傢N.L.鮑溫認為基性巖漿由於輝石的結晶分離作用,可產生矽酸不飽和的堿性熔體。正長石的非一致熔融和白榴石的聚集,可由矽酸飽和的巖漿產生含似長石的巖石。角閃石的結晶分離或下沉作用及角閃石和黑雲母的熔蝕可生成矽酸不飽和的堿性巖漿。前蘇聯巖石學傢А.А.保爾卡諾夫和Н.А.葉利謝耶夫認為霞石正長巖常與堿性輝長巖組合;而正長巖常和霓霞巖-磷霞巖在層狀侵入體中出現,是受結晶分異作用的原理所制約。他們強調堿性巖漿侵位時的重力浮選作用。前蘇聯巖石學傢Ф.Ю.列文生-列星格認為液體不混溶作用在巖漿發展過程中是一個重要因素。前蘇聯地質學傢 Ю.А.畢利賓發展瞭原始玄武巖漿在結晶前的巖漿分異作用的假說。他認為引起這種分異作用的原因是由於在這種熔體中離子組合成絡合物分子構造,這些分子的擴散速度不同,使巖漿室邊緣帶生成堿度很高的巖相。美籍加拿大地質學傢R.A.戴利,前蘇聯巖石、礦床學傢、地球化學傢Д.С.科爾任斯基,英國礦物學傢C.E.蒂裡,中國巖石學傢吳利仁等認為由花崗巖漿生成霞石正長巖等堿性巖的過程中,圍巖(特別是碳酸鹽、含鹽層、基性巖、超基性巖)對巖漿的同化、混染作用不容忽視。一些巖石學者用含揮發分的透巖漿溶液的交代作用解釋固結的褶皺帶中堿性花崗巖類和堿性輝長巖類巖石的成因。前蘇聯巖石學傢Е.А.庫茲涅佐夫以基性巖和超基性巖生成時與其相伴隨的一種原始富含堿質的“透巖漿溶液”相作用,來說明堿超基性巖的成因。霞石化被許多巖石學者確認,而霓長巖化對堿性巖的生成亦有重要意義。一些堿性片麻巖亦被認為是交代作用的產物。R.A.戴利認為當玄武巖漿侵位時,自沉積巖進入其中的水導致粗面巖質分異物的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