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40K經K層電子捕獲形成穩定同位素40Ar的衰變規律而建立的地質計時方法。40K具分支衰變,其總量的89.33%以β衰變形成穩定的40Ca,10.67%衰變形成40Ar。因此,對於鉀、氬和鈣保持封閉的含鉀體系,40Ar和40Ca的增長用下式表示:

40Ar+40Ca=40K(eλt-1)

其中λ是40K的總衰變常數,λ=λαβ,λα和λβ分別是40K衰變成40Ar和40Ca的衰變常數。根據放射性衰變定律,可得出鉀-氬法年齡的計算公式:

  按該公式計算年齡時,應當滿足下列條件:①巖石或礦物形成後保持封閉體系,既沒有鉀的交換,也無40Ar的得失;②樣品中不存在過剩氬,外來氬全部作為大氣氬扣除;③精確測定40K的衰變常數和樣品中的微量氬。

  當樣品中有過剩氬存在時,就不宜用上式計算年齡。過剩氬是指礦物或巖石形成後與其中40K的衰變無關的那部分氬,比如從成礦介質中獲取的氬,巖石和礦物在變質或重結晶作用時從原巖中繼承下來的氬等。樣品中是否有過剩氬,可從共生的無鉀或貧鉀礦物(如石英、綠簾石、石榴子石、藍晶石、綠泥石等)的測定來判斷,如果其中40Ar/36Ar比值為295.5,則不存在過剩氬;如高於295.5,說明有過剩氬。就需采用鉀-氬等時線法。它包括40K-40Ar等時線法和40K/36Ar-40Ar/39Ar等時線法。

  鉀-氬年齡測定方法中還包括40Ar/39Ar計時法。是把樣品放入核反應堆中經中子照射後,分別測定它們的40Ar/39Ar比值,以計算樣品的地質年齡。

  適用於鉀-氬法測定的樣品:礦物主要有雲母、鉀長石、角閃石、海綠石和伊利石等;巖石主要有玄武巖、細粒中基性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