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物基坑開挖深度低於地下水位引起地下水湧入基坑的現象。湧入基坑的水一般來自圍巖和坑底。如果基坑底面以下淺部有承壓含水層,隨著基坑開挖深度增加,承壓含水層頂部不透水層的厚度不斷減小,強度不斷降低,當含水層水頭壓力大於不透水層強度時,承壓水則衝破基坑坑底而湧入基坑中。基坑湧水有時會使坑壁失穩,或因坑壁巖、土體發生機械潛蝕,導致突發性大量湧水而淹沒基坑,給施工帶來極大困難。

  直接影響基坑湧水量的因素有:地下水補給來源及其至基基坑的距離;地區大氣降水強度、延續時間和入滲系數;基坑圍巖的滲透通道、含水層厚度、埋藏深度和圍巖的滲透系數等。

  為瞭避免基坑湧水給施工帶來困難,基坑開挖前應對可能發生湧水的基坑進行湧水量預報,並根據當地水文地質條件和預報的湧水量,采取適當的防治措施。對於湧水量一般較大的水工建築物,可采用防滲帷幕或設置抽水井、孔等工程措施。對於湧水量不大的建築基坑,可選用適當排水能力的水泵抽排;在飽水砂土中施工時,還可采用人工凍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