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科的1種。原產於中國,現已為許多國傢引種,成為庭園常見的觀賞植物。與杜鵑同一屬的植物在中國約有470種,多數統稱為杜鵑。除新疆、寧夏外,全國各地都有,但80%以上的種類集中分佈在西藏東南、雲南西北、四川西南,是世界杜鵑屬植物的主要分佈中心。

  野生種的特徵:落葉或半落葉灌木,分枝多,枝條細而直,有褐色光亮扁平的粗伏毛。葉卵形、橢圓狀卵形或倒卵形,春葉較長,夏葉較短,兩面被粗伏毛。花2~6朵簇生枝頂;花萼小,5深裂,密密被粗伏毛;花冠鮮紅色或深紅色,寬漏鬥狀,5裂,上方裂片內面有深紅色斑點;雄蕊10;子房密被粗伏毛,10室,花柱細長。蒴果卵圓形,密被粗伏毛。廣佈於中國秦嶺以南,常見於長江下遊丘陵地帶,東至臺灣省。泰國、越南也有,野生於山坡灌叢或林下,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杜鵑”一名最早來源於唐代李德裕著《平泉草木記》,歷代古籍中又有映山紅、山躑躅、謝豹花等名稱。杜鵑的根、葉、花可藥用,含多種化學成分,有活血止痛、祛風利濕的作用。和杜鵑同屬於映山紅亞屬的近緣種在中國大約有50種以上,如常見的觀賞植物白花杜鵑。

  杜鵑的繁殖可用種子或扦插的方法,用組織培養的方法繁殖杜鵑也已成功。杜鵑屬植物多數供觀賞。在歐洲、北美幾乎沒有不種植杜鵑的花園。而英國則是引種栽培杜鵑卓有成效的國傢。國外栽培的杜鵑,一類屬常綠杜鵑亞屬,種類極多,如凸尖杜鵑、雲錦杜鵑、長序杜鵑、高加索杜鵑和產東喜馬拉雅的樹形杜鵑。另一類是映山紅亞屬及羊躑躅亞屬,統稱之為落葉杜鵑,如R.lu-teum(產歐洲至高加索)及其雜交種,以及北美所產的一些種。還有一類是杜鵑亞屬,如朱砂杜鵑(產東喜馬拉雅)等等。杜鵑在歐美國傢已育出大量的園藝價值很高的雜交種。

  中國各地常見種很多,除杜鵑外,著名的還有:

  照山白 產東北、華北各地及甘肅、山東、湖北、四川。為多分枝灌木,幼枝被鱗片,葉倒披針狀長圓形,下面密被鱗片,花小而多數,密集枝頂成總狀花序,花冠白色,長6~8毫米,5深裂,外面有鱗片。葉含揮發油,作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藥物,但須去毒存正後方能使用。

  羊躑躅 又叫鬧羊花,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落葉灌木,幼枝被毛,葉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被柔毛,頂生傘形花序,花冠鮮黃色,花瓣皺縮,子房有柔毛(見彩圖)。分佈長江流域各省至廣東、福建。花、果、葉等部分均有毒,花含毒性成分梫木毒素(andromedotoxin)和石南素(ericolin),葉含黃酮類、杜鵑花毒素(rhodotoxin)、煤地衣酸甲酯(sparassol)。對人、畜均有毒害,藥用有祛風、止痛的功效。

羊躑躅,杜鵑花科

  杜鵑屬植物含有黃酮類、萜類、苷類、酚類、鞣質、揮發油等多種化學物質,其中許多成分有藥用價值,有止咳、祛痰、平喘、降壓、降膽固醇、利尿、抗菌等多方面的用途,還可治心血管病、風濕等。紫花杜鵑、滿山紅、烈香杜鵑等已制成多種劑型的藥品,用於治療支氣管炎。有些杜鵑枝、葉或花含揮發油,具有濃烈香氣,用於香料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