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天然放射性元素,化學符號U,原子序數92,原子量238.0289,屬錒系元素,為銀白色金屬。它是最重要的核燃料。因紀念1781年發現的新行星Uranus(天王星)而命名。

  發現 鈾是1789年德意志化學傢M.H.克拉普羅特從瀝青鈾礦中發現的。克拉普羅特用硝酸處理瀝青鈾礦,得到黃色溶液,在加入碳酸鉀中和時,析出黃色沉澱。他認為該沉澱是一種新元素的氧化物,並將此氧化物和碳在高溫下下加熱,得到瞭一種表觀象金屬的物質。克拉普羅特認為這就是金屬鈾,實際上是鈾的一種氧化物。1841年法國化學傢 E.-M.佩利若用鉀還原四氯化鈾而制得金屬鈾。

  存在 已發現質量數在226和242之間的16個鈾同位素,其中隻有鈾238、鈾235、鈾234是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其同位素的相對豐度(原子百分數)分別為99.275、0.720和0.005。鈾在自然界分佈很廣,在地殼中鈾的平均含量為(3~4)×10-4%,比汞、銀、金、鉍和鎘的含量都高。在海水中鈾的含量約為3.34微克/升;大部分的溫泉、某些湖水、河水也含少量鈾。自然界中重要的鈾礦物和含鈾礦物有瀝青鈾礦、釩鉀鈾礦、鈣鈾雲母、晶質鈾礦和鈾石等。鈾233是由釷232和中子進行反應後經β-衰變所得,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核燃料。

  性質 核性質 以鈾238和鈾235為始祖核素分別組成兩個天然放射性衰變系。鈾238即鈾Ⅰ(UⅠ),是鈾鐳系的始祖核素。鈾235即錒鈾(AcU),是錒鈾系的始祖核素。

  鈾235是重要的天然鈾同位素,是原始核燃料。它受到慢中子轟擊發生裂變(裂變截面為583.54靶恩),並放出大量的能量。1 千克鈾235完全裂變的熱量大約為2.2022×107千瓦·時。在放出能量的同時,還產生裂變產物(包括36種元素的300多種核素)。每個發生裂變的鈾核平均放出約2.5個中子(n),其過程為:

235U+n→FP+2.5n+E

式中FP表示裂變產物, E為裂變釋放的能量。鈾235也能因快中子轟擊而裂變,但裂變截面遠小於慢中子的裂變截面。鈾235還能自發裂變,其自發裂變半衰期為1.8× 10 17年。

  鈾238在慢中子作用下不裂變,但發生如下核反應:

238U+n→239U

所產生的鈾239半衰期為23.5分,經兩次β -衰變而生成钚239:

钚239易為慢中子所裂變,因此也是一種重要核燃料。鈾238能自發裂變,其自發裂變半衰期為9.86×1015年。

  鈾234是鈾238(鈾Ⅰ)的衰變子體,故又稱鈾Ⅱ(UⅡ),它的核性質並無實際意義。鈾同位素的主要核性質見表。

鈾同位素的核性質

  物理和化學性質 金屬鈾的熔點為1132°C,沸點為3818°C,密度約19.05克/厘米3。金屬鈾有三種結晶變體,常溫為α型,復雜立方晶格;667.7°C轉變為β型,四方晶格;774.8°C轉變為γ型,體心立方晶格。在溫度低於0.68K時鈾具有超導性。鈾的熱導率隨溫度升高而逐漸增加。金屬鈾具有延展性,但加工時又有硬化傾向,在α鈾的溫度范圍內進行熱處理,可消除硬化現象。其機械性能與純度有關,如金屬鈾中含氫0.3~5ppm時就變脆。

  鈾原子的電子構型為(Rn)5f36d17s2,有+3、+4、+5、+6四種氧化態,以+6氧化態最穩定。鈾的化學性質活潑,能形成多種鈾化合物。金屬鈾暴露在空氣中,表面失去銀白色光澤而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此氧化膜可防止金屬進一步氧化。鈾極易自燃,在空氣或水中即自燃。鈾能與銅、鋅、汞、鋁、鈦、鎢、鉬、錳、鐵、鋯、鈮等形成合金。鈾也易與大多數非金屬反應,在不同溫度下,與氫、氟、氮反應,分別生成UH3UF6和氮化物的混合物。鈾與水蒸氣反應生成氫化鈾,部分氫化鈾又進一步被水氧化生成UO2。鈾與碳在800~1000°C生成UC或UC2

  在水溶液中,四價和六價是鈾常見的化合價。在酸性溶液中,六價鈾以UO22+形式存在。不同價態的鈾,在水溶液中,都具有特征的顏色:U3+溶液呈玫瑰紅色,U4+呈綠色,UO22+呈黃綠色;五價鈾在水溶液中很不穩定,其顏色不易確定。這幾種離子的溶液各有特征吸收光譜,據此可以鑒定溶液中的鈾的價態。鈾鹽在水溶液中易發生水解反應,產生氫離子。水溶液中各種鈾離子的水解容易程度按下列順序:

U4+離子最易水解,與同一配位體生成絡合物的能力也比UO22+離子強得多;U3+UO2+不穩定,UO2+在酸性溶液中能發生歧化反應,即一部分UO2+被氧化成UO22+,一部分被還原成U4+

  制取 常用金屬鎂或鈣熱還原四氟化鈾,以制備金屬鈾(見鈾的提取和純化)。

  應用 鈾自1789年發現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主要用於玻璃著色或作陶瓷的釉料,用量和經濟價值都很小;自德國化學有O.哈恩等在1938年發現鈾核裂變後,鈾才成為引人註目的元素。

  鈾作為核燃料,在核反應堆中可釋放巨大的能量,如在輕水反應堆中,1噸天然鈾相當於15~17千噸煤,可發電45~50兆度;而在快中子增殖堆中,1噸天然鈾約等於100萬噸煤,可發電30億度。核燃料還廣泛用於交通運輸工具的推進動力方面。核動力堆可裝於潛艇、遠洋貨輪,其燃料負荷量和續航能力,都是一般燃料無法比擬的。鈾作為核炸藥,能用作核武器的裝料。鈾核裂變時產生300多種核素,這些核素及其射線在各方面的應用,為核能的和平利用開辟瞭另一個廣闊的領域。

  毒性 鈾屬高毒性元素,鈾(Ⅵ)主要蓄積在腎臟、骨骼中,鈾(Ⅳ)主要蓄積在肝臟中。鈾急性中毒會引起腎臟病變、中毒性肝炎和神經系統病變等;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腎臟病變。天然鈾在放射性工作場所空氣中的最大容許濃度為2×10-8克/升,在露天水源中的限制濃度為5×10-5克/升。

  

參考書目

 E.H.P.科德芬克著,《核原料》編輯部《鈾化學》翻譯組譯:《鈾化學》,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77。(E.H.P.Cordfunke,The Chemistry of Uranium,Elsevier,Amsterdam,1969.)